时间: 2025-05-01 12:04: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2:04:26
“救寒莫如重裘”字面意思是指在寒冷的天气中,最好的办法是穿上厚重的皮衣。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强调在面对困难或恶劣环境时,采取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在面对重大挑战时,采取果断和有力的措施。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建议别人在遇到问题时采取直接和实际的解决方案。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工程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强调问题解决的效率和实用性。
同义词:对症下药、釜底抽薪、直捣黄龙 反义词:隔靴搔痒、治标不治本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如“对症下药”强调针对问题的具体性,而“救寒莫如重裘”则强调方法的直接和有效性。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原意是指在寒冷中最好的办法是穿上厚重的皮衣,后来被广泛用来比喻在面对问题时采取最直接有效的解决方法。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实用主义和效率,反映了人重视实际效果和直接解决问题的方式。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强调行动和结果的语境中。
这个成语给人以坚定和果断的印象,让人联想到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勇敢面对并采取有效措施的形象。它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不要犹豫,要果断行动。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个项目管理的问题,当时团队成员意见不一,项目进展缓慢。我借鉴了“救寒莫如重裘”的原则,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最终使项目顺利完成。
在诗歌中,可以将这个成语融入到描述英雄形象的诗句中:
英雄出征北风寒, 救寒莫如重裘穿。 剑指苍穹心不改, 直捣黄龙志更坚。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战士在寒冷的战场上,身穿厚重的皮衣,手持利剑,坚定地面对敌人。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首节奏坚定、旋律激昂的进行曲,来增强这个成语所传达的坚定和果断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强调及时采取行动的重要性。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体现了在面对问题时采取直接和有效措施的重要性。
通过对“救寒莫如重裘”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在面对困难时采取果断和有效措施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表达上具有丰富的内涵,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指导原则。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运用这个成语,以增强我的表达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修身,疗暑莫如亲冰。’信矣哉!
1.
【救】
(形声。从攴(pū),轻轻敲击,求声。本义:止;禁止;阻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救,止也。 、 《周礼·司救》注-救,犹禁也。以礼防禁人之过者也。 、 《周礼·大司徒》。注:“救,救凶灾也。”-使之相救。 、 《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组词】
救止、 救祸、 救灭、 救熄、 救扑
2.
【寒】
(会意。金文外面是“宀”(mián),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寒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寒,冻也。 、 《列子·汤问》注-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 、 《易·说卦》-乾为寒。 、 《左传·哀公十二年》-若不可寻也,亦可寒也。 、 《左传·昭公四年》-以享司寒。 、 《吕氏春秋·有始》-北方曰寒风。 、 《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庄子·德充符》-饥渴寒暑,是事之变。 、 《乐府诗集·木兰诗》-寒光照铁衣。 、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凄神寒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
【组词】
寒肃、 寒悄、 寒衾、 寒噤
3.
【莫】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日,从茻(mǎng)。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傍晚天快黑了。是“暮”的本字。本义:日落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莫,日且冥也。 、 《广雅》-莫,夜也。 、 《诗·齐风·东方未明》-不夙则莫。 、 《诗·大雅·抑》-谁夙知而莫成? 、 《诗·周颂·臣工》-维莫之春。 、 《礼记·文王世子》-及莫又圣。 、 《战国策·齐策》-旦莫日进食。 、 《书·洪范》-星辰莫同。 、 宋·苏轼《石钟山记》-莫夜月明。 、 《论语·先进》-莫春者。
【组词】
莫夜
4.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
5.
【重】
(会意兼形声。金文字形,从东,从壬(tǐng),东亦声。壬,挺立。东,囊袋。人站着背囊袋,很重。《说文》:“重,厚也。”徐锴:“壬者,人在土上,故为厚也。”本义:分量大,与“轻”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重,厚也。从王,東声。王者安土不迁之意。 、 《易·系辞》。虞注:“坤为重。”-引重致远。 、 《孟子》-权然后知轻重。 、 《战国策·齐策四》-重币也。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重于九鼎。 、 唐·杜甫《春夜喜雨》-花重锦官城。
【组词】
重器、 重绢、 军令重于山;沉重、 笨重、 过重、 重负荷;重囚、 重孝
6.
【裘】
(形声。从衣,求声。本义:皮衣。古代“求”、“裘”同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裘,皮衣也。 、 《白虎通·衣裳》-裘所以佐女功助温也。 、 《周礼·司裘》。注:“大裘,黑羔裘。”-掌为大裘 、 《淮南子·泛论》。注:“裘孤之属也。”-世以为裘者。 、 《礼记·学记》-良治之子,必学为裘。 、 《韩非子·五蠹》-冬日麑裘。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狐裘不暖。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裘葛之遗。 、 《聊斋志异·促织》-裘马过世家。
【组词】
裘马甚都、 裘膻、 狐裘;裘氏、 裘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