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0:13: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0:13:43
词汇“否屈”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可能是一个笔误或者是某个特定领域或方言中的词汇。由于缺乏广泛的使用和明确的定义,我将基于假设的含义来进行分析。
假设“否屈”意味着“不屈服”或“不屈从”,那么它的字面意思就是拒绝屈服或屈从于某种压力或要求。
由于“否屈”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追溯。如果它是从“不屈”演变而来,那么它可能是在某些方言或特定社群中形成的。
在强调个人主义和自我表达的文化中,“否屈”可能被视为一种积极的品质,代表着个人的独立和自主。
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坚强的形象,如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或现代的维权人士,给人以力量和勇气的情感反应。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面对挑战时坚持自己立场的情况,这时“否屈”可以用来描述那种不轻易放弃的态度。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否屈”来描绘一个在逆境中依然站立的形象:
在风暴的中心,他否屈不挠,
如同岩石对抗着海浪的冲击。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站立在风雪中的人物,背景是狂风和暴雪,这个人物的姿态坚定,眼神坚毅。
如果“否屈”是一个特定文化中的词汇,那么可以比较它在其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例如英语中的“unyielding”或“unbending”。
尽管“否屈”不是一个常见词汇,但它所代表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是普遍存在的。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情感。
1.
【否】
闭塞;阻隔不通。
【引证】
《广雅》-否,隔也。 、 《诗·小雅·何人斯》-否难知也。 、 《匡谬正俗》-否者,蔽固不通之称。 、 《汉书·刘向传》-否者,闭而乱也。
【组词】
否滞、 否塞、 否结、 否隔、 否道、 否闭
贬斥。
【引证】
《世说新语》-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
2.
【屈】
(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屈,拗曲。 、 《正字通》-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 、 《易·系辞》-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 马中锡《中山狼传》-猬缩蠖屈。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不可屈伸。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安能屈豪杰。 、 清·方苞《狱中杂记》-屈膝叩首。 、 清·张廷玉《明史》-不当屈。
【组词】
屈指询算、 屈律、 屈卮、 屈申、 诎屈、 屈伸、 屈屈、 屈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