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42: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42:48
共鸣(Gongming)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声音的共振现象,即两个或多个物体因频率相同而产生的共振。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共鸣可以指人们在情感、思想或精神层面上的相互理解和感应,即一种心灵上的共振。
共鸣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用于描述物理现象,后来逐渐扩展到情感和心理层面。在现代汉语中,共鸣的用法更加广泛,涵盖了从物理到心理的多个层面。
在中华文化中,共鸣常被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精神契合。在社会交往中,共鸣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共鸣一词给人以温暖、和谐和理解的情感联想。它让人想到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支持。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遇到与他人产生共鸣的时刻,比如在讨论共同关心的话题时,我们能够深刻理解对方的感受和想法。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共鸣”:
在寂静的夜里,
星辰与心灵共鸣,
闪烁的光芒,
照亮了内心的深处。
共鸣可以联想到音乐会中乐器共鸣的场景,或是两个人在对话中眼神交流的画面。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和谐的和声或共鸣的音符。
在英语中,“共鸣”可以对应为“resonance”或“empathy”。Resonance更多用于物理或音乐领域,而empathy则用于描述情感上的共鸣。
共鸣是一个多层次的词汇,从物理现象到情感联系,它在语言表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共鸣的学习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以及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1.
【共】
(会意。从廿。本义:同)。
共享,共用或共有。
【引证】
《说文》-共,同也。 、 《书·盘庚》-惟喜康共。 、 《礼记·内则》。注:“犹皆也。”-共帅时。 、 《庄子·庚桑楚》。崔注:“壹也。”-共其德也。 、 《列子·说符》。注:“同也。”-臣有所与与。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仁义者,与天下共其所有而同其利者也。 、 《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组词】
共名、 共少、 共主、 共害
2.
【鸣】
(会意。从口,从鸟。本义:鸟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鸣,鸟声也。 、 《管辂别传》-鸟兽之音曰鸣。 、 《易·中孚》-鸣鹤在阴。 、 《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 、 《诗·鸡鸣》-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 陶渊明《归园田居》-狗吠深巷中,鸡呜桑树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