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31: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31:30
曲水流觞 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人雅集活动。字面意思是在弯曲的水流中放置酒杯,酒杯随水流动,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并赋诗一首。这个活动通常在春天举行,参与者多为文人墨客,旨在享受自然美景,交流诗文,增进友谊。
曲水流觞的词源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王羲之在《兰亭序》中首次详细描述了这种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成为描述文人雅集的固定表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曲水流觞代表了文人墨客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文化艺术的崇尚。这种活动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观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雅”文化的一部分。
曲水流觞给人以宁静、雅致、文化底蕴深厚的情感联想。它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的风雅生活,以及对自然和艺术的深切热爱。
在我的生活中,曲水流觞更多是一种文化符号,用来形容那些追求高雅生活和艺术享受的时刻。例如,与朋友在公园里品茶论诗,就可以称之为现代版的曲水流觞。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柳丝长,
曲水流觞诗意扬。
墨客文人齐聚首,
一觞一咏话衷肠。
想象一幅画面:春日的湖边,柳树轻拂水面,一群文人围坐,酒杯随水流缓缓移动,伴随着悠扬的古琴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雅致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雅集活动可以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沙龙相比,但曲水流觞更强调自然与文化的结合,而西方沙龙则更多关注室内社交和思想交流。
曲水流觞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追求。在现代社会,虽然这种活动形式已不多见,但其蕴含的文化精神和审美价值依然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的习俗现在难以见到了。
1.
【曲】
乐曲,歌曲。
【引证】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 、 、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五更转曲。
【组词】
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编曲
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
【引证】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不复能终曲。
2.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水,准也。 、 《释名》-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 、 《淮南子·天文》-积阴之寒气为水。 、 《书·洪范》-五行一曰水。 、 《左传·桓公元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 《礼记·曲礼》-水曰清滌。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组词】
水铫、 水头儿、 水湿、 水蛊病、 水中丞、 水落归槽、 水喷桃花、 水镜先生、 水陆杂陈、 水廓、 水涡、 水馆
3.
【流】
(会意。本义:水流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公刘》-观其流泉。 、 《文选·马融·长笛赋》-顄淡滂流。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血流殷地。 、 《乐府诗集·林兰诗》-黄河流水。 、 唐·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自此回。 、 唐·张志和《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
4.
【觞】
(形声。从角,傷(shāng)省声。金文从“爵”。本义:古代盛酒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觞,爵实曰觞,虚曰觯。 、 《礼记·投壶》-请行觞。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组词】
觞勺、 觞令、 觞豆、 觞爵、 觞觥、 觞酌
向人敬酒。
【引证】
《吕氏春秋》-管仲觞桓公。 、 《礼记·表记》-觞酒豆肉。 、 《战国策·秦策》-王觞将军。 、 《庄子·徐无鬼》-楚王觞之。
【组词】
觞客、 觞奠、 觞祝、 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