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0:51: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51:24
复议:指对已经作出的决定或判决提出重新审议的请求,希望改变原决定。通常用于法律、行政或学术等领域,是一种正式的申诉程序。
复议一词源于汉语,由“复”和“议”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复”有重复、再次的意思,“议”则指讨论、审议。随着时间的推移,复议逐渐成为法律和行政领域中的一个专业术语。
在**,复议制度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公民权利的保护和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复议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提高决策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复议一词通常带有一种寻求公正和改变现状的情感色彩。它让人联想到坚持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对某项决定感到不满,我会考虑是否可以通过复议程序来争取更好的结果。例如,对考试成绩有异议时,我会及时申请复议。
诗歌: 在法律的殿堂,我提出复议, 希望正义的光芒,能照亮黑暗的角落。
故事: 小明对学校的处分决定感到不公,他鼓起勇气,向校长办公室递交了复议申请书,期待着改变的发生。
视觉:复议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的场景,法官、律师和当事人围绕着一张庄严的桌子进行辩论。
听觉:复议的过程可能伴随着严肃的讨论声和文件翻阅的声音,营造出一种正式和紧张的氛围。
在英语中,复议可以对应为“reconsideration”或“appeal”。不同文化中,复议的具体程序和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都是对已有决定的重新审视。
复议是一个重要的法律和行政术语,它体现了对公正和正义的追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复议这一词汇,有助于我更好地参与法律和行政程序,维护自身权益。
1.
【复】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fú)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后来繁化,加义符“彳”(chì),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復,往来也。 、 《易·复》-反复其道。 、 《诗·豳风·九罭》-公归不复。 、 《仪礼·大射仪》-扬触捆復。 、 《易·泰》-无往不復。 、 《书·舜典》-卒乃復。 、 南朝梁《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 《公羊传·襄公三十年》-死者不可復生。 、 《书·大传》-旦復旦兮。 、 《论语》-言不可復也。
【组词】
复还
2.
【议】
(形声。从言,义声。本义:商议,讨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议,语也。 、 《广雅》。按,谓论事之宜。-议,谋也。 、 《诗·小雅·斯干》-唯酒食是议。 、 《荀子·王制》-法而不议。 、 《史记》-赵王悉召群臣议。
【组词】
议计、 议妥、 议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