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4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5:15
复苏:该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从衰弱、停滞或死亡状态中恢复过来,重新获得活力或功能。基本含义涉及生命体、经济、市场、情感等方面的恢复和再生。
复苏一词源自拉丁语“resurgere”,意为“再次升起”。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是“resurgence”或“revival”,在法语中是“ressusciter”。随着时间的推移,复苏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逐渐演变为涵盖更广泛意义的词汇。
在许多文化中,复苏象征着重生和希望。例如,**教中的复活节象征着耶稣的复活,给信徒带来希望和新生。在社会经济层面,经济复苏通常与政策调整和市场信心恢复相关。
复苏一词常带给人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如希望、活力和新生。它让人联想到破晓时分、春天的到来,以及一切重新开始的场景。
在个人生活中,复苏可能与个人健康恢复、情感创伤的愈合或职业发展的转机相关。例如,经历了一段低谷期后,通过努力和外界帮助,重新找回生活的热情和目标。
诗歌:
在冬日的沉寂后,
大地悄然复苏,
嫩绿的芽儿破土而出,
诉说着生命的奇迹。
视觉:复苏可以联想到春天里绽放的花朵、绿意盎然的森林。 听觉:复苏的场景可能伴随着鸟儿的歌唱、溪流的潺潺声,传递出生命力的回归。
在不同文化中,复苏的概念普遍存在,但其象征和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东方文化中,复苏可能与阴阳平衡、自然循环相关;而在西方文化中,复苏更多与**信仰和个人奋斗相关。
复苏是一个多维度的词汇,涵盖了从生物学到社会经济学的广泛领域。它不仅是一个描述性的词汇,也是一个充满希望和动力的象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复苏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概念。
1.
【复】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fú)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后来繁化,加义符“彳”(chì),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復,往来也。 、 《易·复》-反复其道。 、 《诗·豳风·九罭》-公归不复。 、 《仪礼·大射仪》-扬触捆復。 、 《易·泰》-无往不復。 、 《书·舜典》-卒乃復。 、 南朝梁《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 《公羊传·襄公三十年》-死者不可復生。 、 《书·大传》-旦復旦兮。 、 《论语》-言不可復也。
【组词】
复还
2.
【苏】
(形声。从艸,稣(sū)声。从艸,与植物有关。本义:植物名,即紫苏)。
柴草。
【引证】
《颜氏家训》-樵苏脂烛,莫非种植之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