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44: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44:18
沉重 是一个形容词,字面意思是指物体的重量大,难以轻易移动或携带。基本含义可以扩展到比喻意义,表示心情、负担、责任等感觉重大,难以承受或处理。
“沉重”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都广泛使用。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左传》等,已有使用“沉重”来描述物体或心情的例子。
在文化中,“沉重”常与责任、压力、悲伤等情感联系在一起。例如,在描述历史或个人经历时,常用“沉重”来形容那种无法轻易释怀的情感。
“沉重”一词往往带有一种压抑、沉重的感觉,让人联想到沉重的心情、沉重的负担或是沉重的历史。这种感觉可能会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使人感到沉重和无力。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有经历某些**后感到心情沉重的时候,比如失去亲人、面临重大决策或是经历失败。这些经历可能会让人感到沉重,需要时间和支持来缓解。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沉重”来创造一种压抑的氛围,如:
夜幕低垂,星辰黯淡, 沉重的心,如铅般坠落。 回忆的重量,压弯了脊梁, 在寂静的夜里,独自承受。
在英语中,“沉重”可以对应为“heavy”,在德语中为“schwer”,在法语中为“lourd”。这些词汇在各自的语言和文化中都有类似的字面和比喻意义。
“沉重”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不仅描述物理重量,还广泛用于表达情感和心理状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沉重”可以帮助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通过深入学这个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理解力。
1.
【沉】
(形声。从水,冘(yín)声。甲骨文字形,中间是牛,周围是水,表示把牛沉到水中。商代祭祀用牲的方法。本义:没入水中)。
同本义。
【引证】
《广雅》-沈,没也。 、 《周礼·大宗伯》。注:“川泽曰沈。”-以狸沈祭山林川泽。 、 《诗·小雅·箐箐者莪》-泛泛杨舟,载沉载浮。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组词】
石沉大海;沉溺
2.
【重】
(会意兼形声。金文字形,从东,从壬(tǐng),东亦声。壬,挺立。东,囊袋。人站着背囊袋,很重。《说文》:“重,厚也。”徐锴:“壬者,人在土上,故为厚也。”本义:分量大,与“轻”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重,厚也。从王,東声。王者安土不迁之意。 、 《易·系辞》。虞注:“坤为重。”-引重致远。 、 《孟子》-权然后知轻重。 、 《战国策·齐策四》-重币也。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重于九鼎。 、 唐·杜甫《春夜喜雨》-花重锦官城。
【组词】
重器、 重绢、 军令重于山;沉重、 笨重、 过重、 重负荷;重囚、 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