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08: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08:19
“亢音高唱”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以高亢的音调大声歌唱。它通常用来形容歌唱时声音高亢、激昂,充满力量和情感。
在文学中,“亢音高唱”常用于描述英雄人物或壮丽场景,如史诗中的战斗场面或英雄的豪迈情怀。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唱歌时声音特别大或情绪激动。在音乐专业领域,它可能指代某种特定的演唱技巧或风格。
同义词:激昂高歌、豪迈歌唱、高亢吟唱 反义词:低吟浅唱、轻声细语、柔声细语
“亢音高唱”这个词汇由“亢音”和“高唱”两个词组成。“亢音”源自古代汉语,意指高亢的声音;“高唱”则指大声歌唱。这两个词结合,形成了描述高亢激昂歌唱的词汇。
在**文化中,“亢音高唱”常与英雄主义、豪迈情怀联系在一起,如古代诗词中的壮志豪情。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常用于形容充满激情和力量的表演或表达。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强烈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壮丽的自然景观、英雄人物的豪迈情怀以及充满激情的音乐表演。它激发了我对力量和激情的向往。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曾在一个音乐节上听到一位歌手以亢音高唱的方式演绎了一首摇滚歌曲,那种震撼和激情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夜空下,我亢音高唱,
星辰为我伴舞,风儿为我鼓掌。
心中的火焰,燃烧不息,
在这无尽的宇宙,我自由飞翔。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歌手在舞台上,灯光聚焦,他/她以亢音高唱的方式演绎歌曲,观众为之沸腾。结合音乐,可以想象一首充满力量和激情的摇滚或史诗音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elt out”或“sing with gusto”,都表达了以充满力量和激情的方式歌唱的意思。
“亢音高唱”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歌唱方式,更蕴含了力量、激情和豪迈的情感。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充满情感和想象力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表达和理解。
动朱唇,纡清扬,亢音高唱,为乐之方。
1.
【亢】
(象形。小篆字形,从大(人)省,象人的颈脉形 ①(gāng)本义:人颈的前部,喉咙 ②高)。
高。
【引证】
《庄子·人间世》-故解之以牛之白颡者与豚之亢鼻者。
【组词】
亢爽、 亢山、 亢言、 亢昂
2.
【音】
(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 、 《白虎通·礼乐》-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 、 《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 、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夫音,乐之舆也。 、 《庄子》-鸡狗之音相闻。 、 宋·苏轼《石钟山记》-北音清越。 、 清·姚鼐《登泰山记》-鸟兽音迹。
【组词】
音颡、 音强、 音制、 音频
3.
【高】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 、 《易·说卦》传-巽为高。 、 《礼记·乐记》-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 《荀子·劝学》-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 《战国策·魏策》-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 曹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 《孟子·公孙丑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 清·姚鼐《登泰山记》-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组词】
高平、 高丘、 高坛、 高燥
4.
【唱】
(形声。从口,昌声。“唱”字经传以“倡”为之。本义:领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唱,导也。 、 《左传·昭公十六年》注-取其唱予和女。 、 《荀子·乐论》-唱和有应。 、 《文选·左思·魏都赋》-晷漏肃唱。
【组词】
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