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40: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40:08
坟丘:指用土堆成的坟墓,通常用于埋葬死者。它是一种传统的埋葬形式,常见于许多文化和历史时期。
坟丘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坟”指的是高出地面的土堆,“丘”也有土堆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固定为指代埋葬死者的土堆。
在许多文化中,坟丘不仅是埋葬死者的场所,也是生者表达哀悼和纪念的方式。例如,在**传统文化中,坟丘常常被维护得很好,以示对先人的尊重。
坟丘常常带有一种庄重和哀伤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生命的终结和亲人的离别,同时也可能唤起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在我的家乡,每年清明节,家人都会去祖先的坟丘前祭拜,清理杂草,献上鲜花和食物,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敬意。
在诗歌中,坟丘可以被描绘为:
静谧的坟丘,承载着岁月的痕迹, 每一粒土,都是过往的记忆。 风轻轻吹过,仿佛在诉说着, 那些未曾远去的温柔与哀愁。
在不同文化中,坟丘的形式和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坟墓可能更加简洁,而在东方文化中,坟丘可能更加注重风水和家族的连续性。
坟丘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死亡和埋葬,也承载了人类对生命、记忆和文化的深刻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对生命和死亡的感悟,以及对先人的尊重和怀念。
1.
【坟】
(形声。从土,贲(bēn)声。本义:大防)。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丘》-坟,大防。 、 《尔雅释地》-坟莫大于河坟。 、 《诗·周南·汝坟》。传:“大防也。”-遵彼汝坟。
2.
【丘】
(会意兼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地面上并立两个小土峰。本义:自然形成的小土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丘,土之高也。非人所为也。从北,从一。一,地也。人居在丘南,故从北。 、 《广雅·释丘》-小陵曰丘。 、 《诗·王风·丘中有麻》-丘中有麦。 、 、 《书·禹贡》-是降丘宅土。 、 《周礼·大司徒》-北陵坟衍。 、 《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性本爱丘山。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苫蔽成丘。
【组词】
荒丘、 丘林、 丘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