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23: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23:52
掀风鼓浪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掀起风浪”,比喻制造事端,引起骚动或冲突。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具有强烈的煽动性或破坏性,能够引起广泛的关注或混乱。
在文学作品中,掀风鼓浪 常用来形容主人公或反派角色的行为,如《红楼梦》中贾宝玉的行为有时被描述为掀风鼓浪,因为他常常不按常理出牌,引起家族内部的纷争。
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形容某人的行为过于激进或不负责任,如“他总是喜欢掀风鼓浪,让大家都不得安宁。”
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社会学,掀风鼓浪 可能用来分析某些政治或社会的性质,探讨它们是如何引起社会动荡的。
同义词:煽风点火、兴风作浪、挑拨离间
反义词:平息风波、安定人心、调和矛盾
掀风鼓浪 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的文学作品,最初可能是用来形容自然界的风浪,后来逐渐引申为形容人的行为。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更加广泛,不仅限于文学作品,也常见于新闻报道和日常对话中。
在文化中,掀风鼓浪** 常常与负面行为联系在一起,因为它暗示了不稳定和冲突。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批评那些试图通过制造混乱来达到个人目的的人。
掀风鼓浪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是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因为它通常与不安、混乱和冲突相关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不择手段、不顾他人感受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总是喜欢制造麻烦,不考虑后果,我可能会用掀风鼓浪 来形容他们的行为。例如,在团队项目中,如果有成员总是提出不切实际的建议,导致项目进度受阻,我可能会私下里说这个人喜欢掀风鼓浪。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这平静的海面下,
是谁在掀风鼓浪?
是那潜藏的暗流,
还是那不安的心?
掀风鼓浪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汹涌的海浪、呼啸的风声,以及随之而来的混乱和动荡。在视觉上,可以想象一幅描绘风暴中海浪冲击岸边的画面。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stir up trouble" 或 "create a storm",它们都有制造麻烦或引起混乱的含义。这些表达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类似的负面联想。
掀风鼓浪 这个词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它帮助我描述那些具有破坏性或煽动性的行为。通过深入学这个词汇,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以及它在文化和情感上的影响。这个词汇的灵活性和丰富的内涵使它成为我词汇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借着诺蒙坎停战协定的订立和日苏互不侵犯条约的传闻,掀风鼓浪,挑拨中苏两大民族间的感情。
他最爱~,挑起事端。
1.
【掀】
(形声。从手,欣声。本义:举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掀,举出也。 、 《左传·成公十六年》-乃掀公以出于淖。
【组词】
掀掀、 掀然、 掀擢、 掀拳裸袖
2.
【风】
比喻感化。
【引证】
《史记·平准书》-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组词】
风民
3.
【鼓】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pū),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鼓,郭也。春分之音。 、 《释名·释乐器》-鼓,廓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也。 、 《诗·邶风·击鼓》-击鼓其镗。 、 《汉书·律历志上》-皮曰鼓。 、 《楚辞·屈原·国殇》-抱玉枪兮击鸣鼓。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 、 《孟子·梁惠王上》-百姓阗王钟鼓之乐。
4.
【浪】
波浪,水因风吹、石激而形成的涌动。
【引证】
《世说新语·雅量》-风起浪涌。 、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左思《魏都赋》-温泉毖涌而自浪。
【组词】
风浪、 激浪、 浪波、 浪淘淘
放荡;放纵。
【引证】
《诗·邶风·终风》-谑浪笑敖。
【组词】
浪弟子、 浪事、 浪荡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