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3: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3:30
“哗世取宠”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故意做出一些引人注目、哗众取宠的行为,以博取他人的注意和赞赏。这个词汇通常带有贬义,指的是那些为了获得关注而不择手段、牺牲真实性和诚信的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哗世取宠”常用来描述那些虚伪、做作的人物,他们为了名利而放弃原则。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批评那些在社交媒体上过度表演、刻意追求点赞和转发的行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某些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心理机制。
“哗世取宠”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由“哗世”和“取宠”两个词组成,分别表示“引起世人的注意”和“博取他人的宠爱”。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就已经出现,用以批评那些为了名利而放弃原则的人。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和语境也逐渐扩大。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诚信”和“真实”,因此“哗世取宠”这种行为往往被视为不道德的。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影响下,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增加,反映了人们对于真实性和诚信的重视。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虚伪、做作和缺乏真诚的行为。在个人表达中,使用这个词汇可能会传达出对某人或某事的不满和批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哗世取宠的行为,比如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些人为了追求关注而发布夸张的内容。这种行为可能会引起我们的反感,因为它违背了真诚和诚信的原则。
在诗歌中,可以将“哗世取宠”融入到对现代社会现象的批判中:
在虚幻的网络世界,
有人哗世取宠,
为了那一瞬的辉煌,
牺牲了真实的自我。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些夸张的表演或行为,如在街头进行的极端表演,或者在社交媒体上的过度修饰和滤镜使用。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夸张、戏剧化的音乐,以增强对“哗世取宠”行为的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ttention-seeking”或“grandstanding”,它们也带有贬义,指的是那些为了吸引注意而做出夸张或不必要行为的人。
“哗世取宠”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和批评那些虚伪和做作的行为,也提醒我们在个人表达中保持真诚和诚信。通过对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并在自己的表达中避免哗众取宠的行为。
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扬抑,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
而末流亦弥以~。
1.
【哗】
象声词
【组词】
铁门哗的一声拉上了;哗啷、 哗拉拉
2.
【世】
(指事。金文字形。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止”上加三个圆点,表三十年;止,到此为止。本义:三十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世,三十年为一世。 、 《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3.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
4.
【宠】
(形声。从宀(mián),龙声。本义:尊崇)。
同本义。
【引证】
《国语·楚语》。注:“尊也。”-宠神其祖。 、 《说文》-宠,尊居也。 、 《左传·襄公三十年》。谓族也。-宠名皆弃。
【组词】
宠存、 宠重、 崇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