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11: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11:18
词汇“时适”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我将根据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含义进行分析。
“时适”可以理解为“适时”或“合时宜”的意思,即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或表达正确的观点。它强调的是时间与行为的匹配性。
在文学中,“时适”可能用来描述一个角色的行为或决定恰到好处,增强了故事的流畅性和合理性。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时适”来赞扬某人的时机把握得很好。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经济学,“时适”可能涉及到时机选择和决策的优化。
由于“时适”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时”和“适”两个字组合而成,强调时间与适宜性的结合。
在**文化中,强调“时适”可能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有关,即在适当的时间做适当的事情,避免极端。
“时适”给人一种积极、和谐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精准的时机把握和高效的决策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评价一个人的行为时使用“时适”,比如在朋友聚会时,某人的笑话恰到好处,我们可能会说他/她的笑话“时适”。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时适,花开正艳,岁月静好,恰如其分。”
“时适”可能让人联想到和谐的画面,如季节更替中的自然美景,或是音乐中恰到好处的节奏和旋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imely”或“opportune”,它们都强调了时间的适宜性。
“时适”虽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传达的概念在语言和生活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提醒我们在行动和表达时要考虑时机,以达到最佳效果。在语言学*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表达的精确性和丰富性。
1.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
2.
【适】
(形声。从辵(chuò),啻(chì)声。本义:往,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曰:“往自发动言之,适自所到言之。”-適,之也。 、 《汉书·高帝纪》-十一月,沛公引兵之薛。 、 《史记·陈涉世家》-辍耕之垄上。 、 《尔雅》-适,往也。 、 《书·盘庚》-民不适攸居。 、 《诗·小雅·四月》-爰其适归。 、 《诗·魏风·硕鼠》-适彼乐土。 、 《周礼·小行人》-使适四方。 、 《礼记·内则》-以适父母舅姑之所。 、 《诗·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 宋·苏轼《石钟山记》-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组词】
无所适从;何适;适秦;适远、 适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