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49: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49:24
熙熙攘攘 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多嘈杂,热闹非凡的场景。字面意思是由“熙熙”和“攘攘”两个词组成,“熙熙”表示光明、繁荣,“攘攘”表示拥挤、纷乱。结合起来,这个成语描绘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喧嚣的场景。
“熙熙攘攘”出自《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原意是指人们为了利益而忙碌,后来逐渐演变为描述人群热闹的场景。
在文化中,“熙熙攘攘”常与节日、庆典等喜庆场合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对热闹和团聚的重视。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是一种热闹、活力和生机勃勃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用“熙熙攘攘”来形容节假日的商场或旅游景点,它帮助我生动地描述了那些热闹非凡的场合。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熙熙攘攘的市集,笑声与叫卖交织,绘出一幅生活的画卷。”
想象一个繁忙的市场,人们的交谈声、叫卖声、孩子的笑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熙熙攘攘的画面。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ustling”或“teeming with peopl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人群密集和活动繁忙的意象。
“熙熙攘攘”是一个富有画面感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场景,还传达了一种生活气息和活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帮助我更生动地描绘和理解热闹的场合。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共青团员都打扮成去远足的样子,每人提了个提包,有的是挂包,~的会集在厂里的球场上。
1.
【熙】
(形声,本义:曝晒;晒太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熙,燥也。 、 《文选·卢谌·赠刘琨》-仰熙丹崖,俯澡绿水。
2.
【熙】
(形声,本义:曝晒;晒太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熙,燥也。 、 《文选·卢谌·赠刘琨》-仰熙丹崖,俯澡绿水。
3.
【攘】
(形声。从手,襄(xiāng)声。本义:推让,退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谓推手使前拱揖之容也,字亦作儴。-攘,推也。 、 《礼记·曲礼上》-左右攘辟。 、 《史记·太史公自序》-小子何敢攘焉。 、 《汉书·司马相如传》。注:“却退也。”-随流而攘。 、 《汉书·礼乐志》-盛揖攘之容。 、 《汉书·艺文志》-合于尧之克攘。
4.
【攘】
(形声。从手,襄(xiāng)声。本义:推让,退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谓推手使前拱揖之容也,字亦作儴。-攘,推也。 、 《礼记·曲礼上》-左右攘辟。 、 《史记·太史公自序》-小子何敢攘焉。 、 《汉书·司马相如传》。注:“却退也。”-随流而攘。 、 《汉书·礼乐志》-盛揖攘之容。 、 《汉书·艺文志》-合于尧之克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