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43: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43:34
分文不受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一分钱也不接受”。它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坚决地拒绝接受任何报酬或利益,表现出极高的廉洁和自尊。
分文不受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对廉洁官员的赞美。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被用来形容任何坚决拒绝接受利益的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廉洁是一种重要的美德。分文不受** 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价值观,强调个人品德的高尚和纯洁。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直、清高的感觉,联想到那些坚守原则、不受诱惑的人。它激发人们对廉洁和正义的向往。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老师,他分文不受地帮助了许多贫困学生,这种无私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在诗歌中,可以将“分文不受”融入到对高尚品质的赞美中:
清风拂面,分文不受,
廉洁之心,如明月照。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官员面对金钱诱惑,坚定地拒绝的场景。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清脆的拒绝声,如“不!”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ot take a penny”,但“分文不受”更强调了坚决和彻底的拒绝。
分文不受 这个成语不仅是对廉洁品质的赞美,也是对个人原则和自尊的强调。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诱惑时要坚守自己的原则。
供了素斋,又具白银一两为谢。三藏分文不受。
1.
【分】
所分之物,整体中的一部分。
【引证】
《孙子·谋攻》-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
【组词】
股分;部分;分资、 分例、 分均
分际,合适的界限。
【引证】
《水浒传》-两个正斗到分际。
【组词】
分际、 分直
2.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受,相付也。 、 《周礼·天官·司书》-受其币。 、 《仪礼·特牲馈食礼》-主妇拜受爵。 、 《周礼·司干》。注:“取藏之。”-则受之。 、 《仪礼·丧服》。注:“犹承也。”-受以小功衰。 、 《国语·楚语》。注:“承也。”-颛顼受之。 、 《管子·海南》-釜十五,吾受,而宫出之以百。 、 《后汉书·列女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组词】
受茶、 受宫厅、 受法、 受事、 受册、 受祉、 受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