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05: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05:37
“如丘而止”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像山丘一样停止前进。基本含义是指遇到困难或障碍就停止不前,不再继续努力或探索。
“如丘而止”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如丘而止,不如无行。”原意是指在行军中遇到山丘就停止前进,后来引申为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的意思。
在**传统文化中,鼓励人们面对困难要勇往直前,因此“如丘而止”常带有贬义,被视为缺乏勇气和决心的表现。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消极、保守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停滞、不进取的状态,可能会影响人们对进取和创新的积极态度。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遇到过在项目推进中如丘而止的同事,他们的保守态度影响了团队的整体进度和创新能力。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梦想如丘而止,唯有心中火焰,不息不灭。”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个人站在山丘前,犹豫不前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沉重的脚步声和叹息声,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停滞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op at the first hurdle”,意思是在遇到第一个障碍时就停止前进,与“如丘而止”有相似的含义。
“如丘而止”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不应轻易放弃,而应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达对坚持和勇气的重视。
如垤而进,吾与之;如丘而止,吾已矣。
1.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
2.
【丘】
(会意兼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地面上并立两个小土峰。本义:自然形成的小土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丘,土之高也。非人所为也。从北,从一。一,地也。人居在丘南,故从北。 、 《广雅·释丘》-小陵曰丘。 、 《诗·王风·丘中有麻》-丘中有麦。 、 、 《书·禹贡》-是降丘宅土。 、 《周礼·大司徒》-北陵坟衍。 、 《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性本爱丘山。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苫蔽成丘。
【组词】
荒丘、 丘林、 丘岳
3.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4.
【止】
(“趾”的本字。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本义: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 、 《仪礼·士昏礼》。注:“足也。”-北止。 、 《易·噬嗑》-屦校灭止。 、 《汉书·五行志》-举止高。 、 《汉书·食货志》-四之日举止。 、 《汉书·刑法志》-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停住,中断进程。
【引证】
《广韵》-止,停也,息也。 、 《吕氏春秋·下贤》。注:“止,休也。”-亦可以止矣。 、 《韩诗外传》-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羽飞乃止。 、 《资治通鉴·唐纪》-雪止。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絮絮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