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16: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16:17
“如之奈何”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对于这种情况该怎么办”,表达的是一种面对困难或问题时的无奈和寻求解决办法的态度。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文言文或正式的书面语中,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
在文学作品中,“如之奈何”常用于描述主人公面对无法解决的困境时的内心独白或对话。在口语中,这个成语不太常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怎么办”或“怎么解决”等现代汉语表达。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讨论中,可能会使用这个成语来强调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的难度。
同义词:
反义词:
“如之奈何”源自古代汉语,最早见于《左传》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但在某些正式或古典的语境中仍然保留其原有的韵味和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寻求解决办法是一种常见的主题。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在面对国家大事或个人命运时的复杂情感。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一种沉重和无奈。它让我联想到古代文人在面对不可抗力时的无力感和对未来的忧虑。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不常使用这个成语,但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经常遇到这个表达,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在创作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如之奈何,心怀忧戚。”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战场或宫廷的画面,其中人物面露忧色,口中喃喃自语“如之奈何”。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古琴的悠扬旋律,伴随着沉重的叹息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hat shall we do?”或“How can we cope with this?”,但这些表达缺乏“如之奈何”所蕴含的古典韵味和深沉情感。
“如之奈何”这个成语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在学*和理解这个成语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汉语的深厚底蕴和表达的多样性。
倘或被眼病手快的拿了送官,如之奈何?
但你已许人,我已聘妇,没甚计策挽回,~?
1.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
2.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3.
【奈】
如,如何。
【引证】
《礼记·曲礼下》-奈何去社稷也? 、 《史记·高祖本纪》-诸侯不从,奈何? 、 《韩非子·喻老》-无奈何也。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无可奈何。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亡奈何矣。 、 《淮南子·兵略训》-唯无形者,无可奈也。
这。
【引证】
《西厢记》-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
4.
【何】
(形声。从人,可声。金文,象人负担之形。本义:负荷) 同本义 同: 荷
【引证】
《易·噬嗑》-何校灭耳,凶。 、 《易·大畜》-何天之衢。 、 《诗·商颂·玄鸟》-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 《诗·商倾·长发》-何天之休,不競不絿。 、 《管子·小匡》-用此五子者何功。
【组词】
何校、 何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