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8-01 10:27: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1 10:27:42
“敬信”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敬”和“信”。其中,“敬”通常指尊敬、尊重,而“信”则指信任、信仰。结合起来,“敬信”可以理解为对某人或某事的尊敬和信任,或者对某种信仰的虔诚和忠诚。
在不同的语境中,“敬信”可以有不同的应用:
“敬信”作为一个复合词,其字面意义和用法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有所演变,但基本的尊敬和信任的含义保持不变。
在许多文化中,“敬信”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强调传统和权威的社会中。它不仅涉及个人对信仰的忠诚,也涉及对社会规范和权威的尊重。
“敬信”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积极和正面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忠诚、坚定和尊重。它可能在人们心中唤起对传统、权威或信仰的尊重和信任。
在个人生活中,“敬信”可能体现在对家人、朋友或导师的尊重和信任上。例如,一个人可能因为对父母的敬信而遵循他们的建议和教导。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敬信”来表达对自然或宇宙的敬畏和信任:
星辰之下,我以敬信之心, 仰望那无尽的宇宙, 每一颗星,都是我信仰的见证。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仪式或庄严场景的画面,其中人们以敬信的态度参与。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庄严或神圣的音乐,如教堂音乐或古典交响乐,来增强“敬信”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敬信”可能有不同的对应词汇和表达方式。例如,在英语中,可能使用“reverence and faith”或“respect and trust”来表达类似的概念。
“敬信”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体现了对某人或某事的尊重和信任,也反映了个人对信仰和传统的忠诚。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敬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对权威和信仰的尊重,以及在社会交往中的信任和忠诚。
1.
【敬】
(会意。从攴(pū),以手执杖或执鞭,表示敲打,从苟(jí),有紧急、急迫之义。本义:恭敬;端肃。恭在外表,敬存内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敬,肃也。 、 《礼记·曲礼》。注:“在貌为恭,在心为敬。”-毋不敬何允。 、 《礼记·少仪》-宾客主恭,祭祀主敬。 、 《仪礼·聘礼》-入门主敬,升堂主慎。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敬德之聚也。 、 《战国策·赵策》-敬诺。 、 《史记·陈涉世家》-敬受命。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敬进如姬。 、 唐·李朝威《柳毅传》-敬闻命关。
【组词】
敬让、 敬诚缉熙、 敬身、 敬慎
2.
【信】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信,诚也。 、 《孟子》-有诸已之谓信。 、 《墨子经》-信,言合于意也。 、 《白虎通·情性》-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 《国语·晋语》-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 《贾子道术》-期果言当谓之信。 、 《礼记·经解》-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 、 《诗·卫风·氓》-信誓旦旦。 、 《三国演义》-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 、 《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 、 《世说新语·方正》-则是无信。
【组词】
信行、 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