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9: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9:34
词汇“悬耜”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农耕工具的名称。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悬耜”进行分析:
“悬耜”字面意思是指悬挂着的农具“耜”。耜是古代的一种农具,类似于今天的犁,用于翻土。悬耜可能指的是耜被悬挂起来,未在使用的状态。
由于“悬耜”是一个古雅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很少使用,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能会出现,用以描绘农耕场景或表达某种特定的情感或意境。
同义词:悬犁(指悬挂的犁) 反义词:使耜(指使用耜进行耕作)
“悬耜”一词源自古代农耕文化,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耜这一工具逐渐被更先进的农具所替代,因此“悬耜”这一词汇的使用频率也逐渐降低。
在古代农耕社会中,农具的状态往往反映了农民的生活状态和季节的变化。悬耜可能象征着农闲时期,或者是农作物收获后的休息期。
悬耜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田园生活,或者是农民辛勤劳作后的片刻休息。它也可能带有一种等待和期盼的情感色彩。
由于“悬耜”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在现代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它更多地出现在对古代农耕文化的研究和文学创作中。
在诗歌创作中,可以使用“悬耜”来营造一种古朴的田园意境:“春风又绿江南岸,悬耜静待春耕时。”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农耕场景的画作,画面中农具悬挂在屋檐下,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农具和其状态的描述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农业社会的基本特征。
“悬耜”作为一个古雅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农耕文化和语言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悬】
(形声。从心,县声。本作“县”,象断首倒挂,后加“系”。假借为行政区域的“县”后,另加“心”字表示悬挂。本义:吊挂)。
同本义。
【引证】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悬者植梯接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以叵幅悬之。 、 清·张廷玉《明史》-倒悬之。
【组词】
悬丝诊脉、 悬壁
2.
【耜】
(形声。从耒,以声。耒(lěi),翻土的工具。本义:古代农具名,耒耜的主要部件,似锹) 耒下端铲土的部分,装在犁上,用以翻土。
【引证】
、 《六书故》-耜,来下剌臿也。古以木为之,后世以金。 、 《易·系辞》-斵木为耜。 、 《庄子·天下》-禹亲自操耜。 、 《淮南子·泛率》-古者剡耜而耕。 、 《礼记·月令》-脩来耜。
民无悬耜,野无奥草。——《国语·周语中》。韦昭注:“入土曰耜,耜柄曰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