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03: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03:27
[得胜令] 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作戏曲中的曲牌名。在戏曲中,它是一种特定的音乐曲调,用于特定的情节或情感表达。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胜利的命令”或“胜利的信号”,暗示着胜利、成功或喜庆的氛围。
在文学中,[得胜令] 可能出现在描述战争胜利、庆典活动或重要成就的场景中,用以增强文本的氛围和情感表达。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戏曲表演或相关的文化讨论中会经常提及。在专业领域,如戏曲研究或音乐学中,[得胜令] 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涉及其历史、演变和音乐结构。
[得胜令]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戏曲音乐,它是一种特定的曲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音乐形式和使用场景有所变化。在不同的戏曲流派中,[得胜令] 可能有不同的演绎方式和音乐特点。
在传统文化中,[得胜令]** 象征着胜利和成功,常用于庆祝和表彰的场合。它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也是一种文化符号,体现了人们对胜利和成功的向往和庆祝。
[得胜令] 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喜悦和振奋,它能够激发人们的积极情绪,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在个人层面,听到[得胜令] 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重大胜利或个人的重要成就。
在个人生活中,[得胜令] 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在参与或观看戏曲表演、历史剧或庆典活动时,可能会多次接触到这一词汇,从而加深对其文化意义和情感价值的理解。
在创作诗歌时,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得胜令中庆功酒,英雄归来笑语哗。
结合图片,[得胜令] 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战场上的胜利场景,士兵们欢呼雀跃,旗帜飘扬。结合音乐,[得胜令] 的旋律通常是欢快而激昂的,能够迅速提升听众的情绪。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音乐形式可能被称为“胜利进行曲”或“凯旋曲”,它们在各自的文化中扮演着相似的角色,用于庆祝胜利和成功。
[得胜令] 作为一个戏曲曲牌名,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也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和艺术。通过对其多方面的分析和应用,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深度。
1.
【得】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引证】
唐·杜甫《石壕吏》-犹得备晨炊。
【组词】
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2.
【胜】
(形声。从力,朕(zhèn)声。本义:胜任,禁得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胜,任也。 、 《尔雅》-胜,克也。 、 《易·遯》。虞注:“能也。”-莫之胜说。 、 《诗·商颂·烈祖》。传:“任也。”-武王靡不胜。 、 《管子·入国》。注:“堪也。”-子有幼弱不胜养为累者。 、 唐·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唐·李朝威《柳毅传》-言讫,歔欷流涕,悲不自胜。
【组词】
不胜其苦、 胜任愉快、 胜兵
3.
【令】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象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本义:发布命令)。
同本义(上对下有所指示)。
【引证】
《说文》-令,发号也。 、 《诗·齐风·东方未明》-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 《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 、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 、 陈寿《三国志》-令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 《史记·陈涉世家》-召令徒属曰。 、 《战国策·齐策》-乃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