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39: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39:38
人事不知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对人事一无所知”。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对周围发生的事情或人际关系完全不了解,处于无知或懵懂的状态。
“人事不知”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用来形容人对社会事务的无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人事不知”可能与儒家思想中的“君子不器”相联系,强调人在成长过程中应逐渐了解和适应社会规则。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常用来批评那些对社会现实缺乏认识的人。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同情和理解,因为它描绘了一个在复杂世界中迷茫和无助的形象。联想上,它让我想到那些初入社会、对未来充满好奇和恐惧的年轻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人事不知”来形容我刚进入大学时对学术和社交环境的无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学会了适应和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人事不知的少年, 踏入繁华的都市, 眼中满是新奇, 心中却是迷茫。
视觉上,这个词汇可能让我联想到一个穿着校服的少年站在繁忙的街道上,周围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听觉上,可能是城市喧嚣中的沉默,或是内心世界的独白。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aive”或“ignorant of the ways of the world”,但这些表达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与“人事不知”有所不同。
“人事不知”这个词汇在描述人的认知状态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无知的状态,还隐含了对成长和适应的期待。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宝钗哭得人事不知。
刚才给他们两个人往空中一抛,重重地落在石板地上,他头昏眼花,~。
1.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2.
【事】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事,职也。 、 《韩非子·五蠹》-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
【组词】
事宦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同本义。
【引证】
《玉篇》-知,识也。 、 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知汝远来应有意。 、 《庄子·外物》-心徹为知。 、 《史记·留侯世家》-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 、 《后汉书·列女传》-不知何氏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