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24: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24:08
生物战(Biological Warfare)是指使用生物学制剂,如细菌、病毒、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作为武器来伤害或消灭敌方人员、动物或植物的一种战争形式。这种战术旨在通过传播疾病来削弱敌方的战斗力或破坏其经济基础。
在专业领域,如军事科学、国际法和公共卫生,生物战是一个严肃的议题。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作情节推进的元素,增加故事的紧张感和复杂性。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形容任何通过传播负面影响来损害他人的行为,即使这种使用并不严格符合其专业定义。
同义词:生物恐怖主义(Bioterrorism)、疾病战(Disease Warfare) 反义词:和平、防御、保护
同义词“生物恐怖主义”强调了非国家行为者使用生物学制剂进行恐怖活动的情境,而“疾病战”则更直接地描述了通过疾病进行战争的行为。
生物战的概念自古就有,但直到20世纪,随着生物学和医学的进步,这种战争形式才变得更加可行和危险。现代生物战的讨论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在1925年的《日内瓦议定书》中,国际社会首次正式禁止使用生物武器。
生物战在文化中常常与恐惧、不确定性和道德困境联系在一起。在社会背景中,它引发了关于伦理、国际法和人道主义的广泛讨论。
生物战这个词通常会引起人们的恐惧和厌恶,因为它涉及到使用疾病作为武器,这是一种极端的、不人道的行为。它让人联想到瘟疫、死亡和全球性的灾难。
在日常生活中,生物战的概念可能不常直接出现,但它可以作为一个比喻,用来描述任何通过传播负面影响来损害他人的行为,例如在商业竞争中使用不正当手段。
在诗歌中,生物战可以被用作一个象征,代表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和自我毁灭的倾向。
视觉上,生物战可能让人联想到戴着防毒面具的士兵、荒凉的战场和蔓延的疾病。听觉上,它可能与紧张的音乐和沉重的呼吸声联系在一起。
在不同文化中,生物战的讨论和恐惧是普遍存在的。例如,在中东地区,历史上的冲突和现代的紧张局势使得生物战成为一个特别敏感的话题。
生物战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词汇,它不仅涉及到军事和科学,还触及伦理、法律和文化等多个层面。在学习这个词汇时,我们不仅要理解其字面意义,还要考虑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影响。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词汇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敏感性。
1.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2.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
3.
【战】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战,斗也。 、 《左传·庄公十一年》-皆陈曰战。 、 《公羊传·庄公三十年》-春秋敌者言战。 、 《左传·庄公十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乐府诗集·木兰诗》-将军百战死。 、 、 明·魏禧《大铁椎传》-挟矢以助战。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技击利巷战。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普法交战图。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组词】
征战、 战阀、 战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