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18: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18:19
词汇“清聒”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雅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尝试进行以下分析:
“清聒”由两个字组成:
结合这两个字,“清聒”可能指的是一种虽然声音嘈杂,但又不失清晰和纯净的感觉。
由于“清聒”是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古文或某些特定的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种特定的声音环境。
由于“清聒”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难以追溯。它可能是由古代文人创造或使用的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出常用语汇。
在古代文学中,文人可能会用“清聒”来形容自然界的声音,如鸟鸣、溪流声等,以表达对自然美的欣赏。
“清聒”可能让人联想到清晨的鸟鸣、山间的溪流声,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由于“清聒”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使用或遇到。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晨曦微露,鸟鸣清聒,
山间溪流,声声入耳。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清晨山林的画面,鸟鸣声清脆悦耳;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段自然声音的录音,如鸟鸣和溪流声。
由于“清聒”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清聒”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体现了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细腻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表达的多样性和深度。
1.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2.
【聒】
(形声。从耳,本义:吵扰,声音高响或嘈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聒,欢语也。 、 《苍颉篇》-聒,扰乱耳孔也。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疏:“声乱叫谓之聒。”-聒而与之语。 、 《书·盘庚》。传:“无知之貌。”-今汝聒聒。 、 《楚辞·疾世》。注:“多声乱耳为聒。”-鸲鹆鸣兮聒余。 、 宋·欧阳修《鸣鸠》-日长思睡不可得,遭尔聒聒何时停?
【组词】
聒吵、 聒聒、 聒杀、 聒天、 聒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