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43: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43:57
“清肃”一词的基本含义是指清除、肃清,通常用来描述彻底消除不良事物或不正之风的行为。它强调的是一种彻底性和严肃性,常用于政治、法律或道德语境中。
“清肃”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清”和“肃”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清洁和严肃。在古代文献中,“清肃”常用于形容环境的清洁和秩序,后来逐渐扩展到政治和道德领域。
在**文化中,“清肃”常与政治清明、社会秩序良好相联系。在历史上,许多朝代都有清肃不正之风的行动,以维护社会稳定和道德秩序。
“清肃”一词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秩序、清洁和正义。它激发人们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对不正之风的厌恶。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参与过一次社区清肃活动,我们一起清理了社区的公共区域,那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清肃带来的积极变化。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清肃”:
清肃的风,吹散了尘埃,
心灵的花园,再次绽放光彩。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干净整洁的街道,清晨的阳光洒在上面,人们开始新的一天。这样的场景让人联想到“清肃”带来的清新和秩序。
在英语中,“清肃”可以对应为“purge”或“cleanse”,但这些词汇在英语中的使用语境和情感色彩可能与“清肃”有所不同。
“清肃”是一个富有力量和正面意义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中都能传达出清除和整顿的意味。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清肃”有助于我更准确地表达对秩序和正义的追求。
1.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2.
【肃】
(会意。小篆字形。表示人战战兢兢,非常畏惧小心。本义:{恭敬})。
同本义。
【引证】
《训文》-肃,持事振敬也。 、 《左传·文公十八年》-忠肃共懿。 、 《诗·大雅·思齐》-肃肃在庙。 、 《国语·楚语》-又能齐肃衷正。 、 《国语·周语》-宽肃宣惠。 、 《汉书·五行志》-貌之不恭,是谓不肃。 、 《后汉书·邓皇后传》-入掖庭为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
【组词】
肃敬、 肃迓、 肃奉、 肃括、 肃修、 肃如、 肃服、 肃然、 肃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