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51: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1:22
“今吾非故吾”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现在的我不是过去的我”。这个成语强调了个人在时间流逝中的变化和发展,暗示着一个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思想、行为或身份都可能发生显著的改变。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哲学和文学思想,强调时间的流逝和个体的变化。在古代文献中,如《庄子》等哲学著作中,类似的表达被用来探讨生命的无常和变化。
在**文化中,变化被视为自然和生命的一部分,这个成语反映了这种文化观念。它也常被用来鼓励人们接受变化,不断自我更新。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它鼓励人们接受自己的变化,认识到成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也可能引发对过去自我的怀念或对未来自我的期待。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自己在经历重大生活**后的心理变化,如毕业、工作变动或重大旅行后的自我认知变化。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今吾非故吾,心随风起,梦随云散。”
视觉上,可以联想一个人站在镜子前,看着镜中的自己,思考着过去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有何不同。听觉上,可以是一首关于成长和变化的歌曲,旋律中蕴含着时间的流逝和个人的成长。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 am not the person I used to be”,强调了个体在时间中的变化。
“今吾非故吾”这个成语深刻地表达了时间和经历对个体的影响,它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变化中。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深度。
年光除日又元日,心事今吾非故吾。
1.
【今】
(会意。从佶亼(jí)。本义:现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今,是时也。 、 《苍颉篇》-今,时辞也。 、 《诗·召南·摽有梅》-迨其今兮。 、 《诗·豳风·东山》-于今三年。 、 《史记·汲郑传》-吾今召君矣。 、 《战国策·燕策》-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今其室十无一焉。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今之高爵显位。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今年四月。(指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即戊戌年。四月,旧历。公历是六月。)
【组词】
今朝三明朝四、 今雨、 今愁古恨、 今下、 今夕何夕
2.
【吾】
(形声。从口,五声。本义: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吾,我自称也。 、 《尔雅·释诂》-吾,我也。 、 《仪礼·士冠礼》-愿吾子之教之也。 、 《老子》-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 《楚词·屈原·涉江》-莫吾知兮。 、 《论语·先进》-毋吾以也。 、
3.
【非】
(指事。金文作“兆”,像“飞”字下面相背展开的双翅形,双翅相背,表示违背。本义:违背;不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非,违也。从飛,下翅取其相背也。 、 《礼记·檀弓》。皇氏注:“不也。”-非刀匕是共。 、 《礼记·礼运》。注:“犹失也。”-非礼也。 、 《世说新语·简傲》-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组词】
非常异义、 非度、 非道、 非德、 非理
4.
【故】
(形声。从攴(pū),古声。从“攴”,取役使之意。本义:缘故,原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故,使为之也。 、 《易·系辞传》-又明于忧患与故。 、 《礼记·礼运》-则是无故。 、 《国语·楚语》-夫有其故。 、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组词】
借故、 无故
5.
【吾】
(形声。从口,五声。本义: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吾,我自称也。 、 《尔雅·释诂》-吾,我也。 、 《仪礼·士冠礼》-愿吾子之教之也。 、 《老子》-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 《楚词·屈原·涉江》-莫吾知兮。 、 《论语·先进》-毋吾以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