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15: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15:11
擢拔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提拔、选拔。它通常用来描述从较低的职位或地位提升到较高的职位或地位的过程。这个词汇强调了选拔的正式性和重要性,通常涉及对个人能力、成就或潜力的认可。
“擢拔”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擢”意为拔起、提升,“拔”也有提升的意思。在古代,这个词汇常用于官场,描述官员的晋升。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
在**传统文化中,“擢拔”体现了对人才的重视和对功绩的认可。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仍然保留了其正式和尊重的意味,常用于描述重要的职业晋升。
“擢拔”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它代表了个人努力和才能得到认可的喜悦。这个词汇也让人联想到公平和正义,因为它通常与基于能力和成就的选拔相关。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见证过同事因其在项目中的杰出贡献而被擢拔为项目负责人,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认可,也为团队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方向。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擢拔”:
星辰在夜空中擢拔,
照亮了旅人的道路。
想象一个颁奖典礼的场景,当宣布某人被擢拔时,掌声和欢呼声响起,这种场景可以激发积极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擢拔”可以对应为“promote”或“elevate”,但这些词汇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可能略有不同。
“擢拔”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个物理上的提升,也象征着社会地位和认可的提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概念。
1.
【擢】
(形声。从手,翟(dí)声。本义:抽引,拉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擢,引也。 、 《方言二》-擢,拔也。 、 《小尔雅》-拔根曰擢。 、 《史记·范雎列传》-擢贾之发,以赎贾之罪,尚未足。 、 枚乘《上书谏吴王》-夫十围之木,始生如蘖,足可搔而绝,手可擢而拔。 、 《韩非子·奸劫弑臣》-卓齿之用齐也,擢湣王之筋,悬之庙梁。 、 宋·苏轼《惠州李氏潜珍阁铭》-蔚鹅城之南麓,擢仙李之芳根。 、 汉·王符《潜夫论》-车上御驰马,蓬中擢舟船。 、 明·刘基《如梦令·题画》-风起,风起,擢入白擢花里。
【组词】
擢筋剥肤、 擢发
2.
【拔】
(形声。从手,犮(bó)声。本义:拔起,拔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拔,擢也。 、 《苍颉篇》-拔,引也。 、 《易·乾》。郑注:“移也。”-确乎其不可拔。 、 《封氏见闻录》-拔河。 、 《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 《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