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3: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3:52
词汇“擢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擢奇”字面意思是指选拔、挑选出非凡或杰出的人才或事物。其中,“擢”意为提拔、选拔,“奇”则指非凡、杰出。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擢奇”常用于描述选拔人才的场景,特别是在科举制度中选拔优秀人才的语境。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或正式文献中仍可能出现。
“擢”字在古代汉语中就有选拔、提拔的意思,如《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擢贤良。”“奇”字则有非凡、杰出的含义,如《史记·项羽本纪》:“奇才异能。”两者结合,形成了“擢奇”这一词汇,强调选拔非凡人才的意义。
在**古代社会,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擢奇”一词体现了对人才的重视和对选拔过程的严肃性。在现代社会,虽然科举制度已废除,但“擢奇”一词仍保留了其选拔优秀人才的文化内涵。
“擢奇”一词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公正、公平的选拔过程,以及对优秀人才的认可和尊重。它激发人们对卓越和成就的追求。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学术或职业晋升的场合听到或使用“擢奇”一词,特别是在强调选拔过程的公正性和对优秀人才的认可时。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擢奇”来表达对人才的赞美: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擢奇英才聚一堂,共绘盛世繁华图。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景,考生们紧张地答题,考官们严肃地选拔人才。结合音乐,可以选择古风音乐,营造出古代选拔人才的庄重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擢奇”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select the best”或“promote the exceptional”可以传达相似的含义。
“擢奇”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古代对人才选拔的重视,也反映了现代社会对优秀人才的认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多样性。
1.
【擢】
(形声。从手,翟(dí)声。本义:抽引,拉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擢,引也。 、 《方言二》-擢,拔也。 、 《小尔雅》-拔根曰擢。 、 《史记·范雎列传》-擢贾之发,以赎贾之罪,尚未足。 、 枚乘《上书谏吴王》-夫十围之木,始生如蘖,足可搔而绝,手可擢而拔。 、 《韩非子·奸劫弑臣》-卓齿之用齐也,擢湣王之筋,悬之庙梁。 、 宋·苏轼《惠州李氏潜珍阁铭》-蔚鹅城之南麓,擢仙李之芳根。 、 汉·王符《潜夫论》-车上御驰马,蓬中擢舟船。 、 明·刘基《如梦令·题画》-风起,风起,擢入白擢花里。
【组词】
擢筋剥肤、 擢发
2.
【奇】
(字源见奇(qí)。本义:奇特,奇异)。
单数,偶之对。
【引证】
《说文》-奇,一曰不耦。 、 《白虎通·嫁娶》-阳数奇。 、 《仪礼·乡射礼》-一算为奇。 、 《山海经·海外西经》-奇肱之国,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 、 《资治通鉴》-每奇日,未尝不视朝。
【组词】
奇日、 奇左、 奇肱、 奇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