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44: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4:23
文稿:指书面材料,通常是指已经写成并准备用于特定目的的文字材料,如演讲稿、报告、文章等。
文稿一词由“文”和“稿”组成。其中,“文”指文字、文化,“稿”指草稿、底稿。在古代,文稿多指官方文件或文人墨客的作品草稿。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各种书面材料。
在**传统文化中,文稿常与文人墨客、书法艺术等联系在一起,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在现代社会,文稿更多地与专业写作、学术研究等领域相关。
文稿一词给人以正式、严谨的感觉,常与学术、专业等词汇联系在一起。在个人情感上,文稿可能引发对知识、智慧的尊重和追求。
在学术生涯中,我经常需要撰写和审阅各种文稿,如论文、报告等。这些文稿不仅是我学术成果的体现,也是我与同行交流的桥梁。
诗歌:
墨香飘溢,文稿铺陈,
字字珠玑,句句精深。
思绪飞扬,笔下生辉,
文稿之中,藏尽智慧。
视觉联想:文稿可能让人联想到整洁的办公桌、厚重的书籍、泛黄的纸张等。 听觉联想:文稿可能让人联想到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的声音,或是打印机打印文件的声音。
在英语中,文稿可以对应为“manuscript”或“document”,前者更偏向于手稿或未出版的文稿,后者则泛指各种书面文件。
文稿一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代表了书面材料的正式性和严谨性,也体现了文化传承和知识积累的重要性。通过对文稿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2.
【稿】
(形声。从禾,高声。本义:禾秆)。
禾秆,谷类植物的茎杆。也作“稾”。
【引证】
《说文》-稾,秆也。 、 《汉书·五行志》-民惊走持稾。 、 《书·禹贡传》-又出稾税。 、 《汉书·赵安国传》-茭稾。 、 《资治通鉴》-今又盛寒,马无稿草。 、 《史记·萧相国世家》-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稾稾为禽兽食。 、 《山海经·西山经》-(皋涂之山)有草焉,其状如稾茇,其叶如葵而赤黄,名曰无条,可以毒鼠。
【组词】
稿本、 稿茇、 稿稾、 稿荐、 稿苗、 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