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48: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48:08
染霜:字面意思是指物体表面因接触到霜而变色,通常用来形容物体表面因寒冷而结霜,从而改变了原有的颜色或外观。在文学中,常用来比喻事物的变化或岁月的痕迹,尤其是指随着时间的流逝,事物逐渐显现出衰老或磨损的迹象。
“染霜”一词源自汉语,由“染”和“霜”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学中已有使用,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秋兴八首》中有“枫叶染霜红”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比喻岁月的痕迹和事物的变化。
在**文化中,“染霜”常与秋天和寒冷的气候联系在一起,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时间的流逝。在诗歌和绘画中,染霜的景象常被用来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染霜”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宁静和哀愁,因为它常常与秋天的萧瑟和岁月的无情联系在一起。这种联想可以激发人们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染霜”来形容早晨草地上的霜冻,或者用来比喻某人因年龄增长而显现出的白发。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染霜”:
秋风起,枫叶染霜红, 岁月无声,白发悄然生。 时光如梭,染霜的记忆, 在心中,永不褪色。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染霜的草地或枫叶,银白与红色交织,形成美丽的秋日景象。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柔的钢琴曲或小提琴曲,营造出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rosted”或“touched by frost”,用来形容物体表面因霜而变色。不同文化中对霜的描绘和比喻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受。
通过对“染霜”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的应用,以及它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的意义。这个词不仅描绘了自然现象,也承载了人们对时间和变化的深刻感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更丰富地表达情感和思想。
1.
【染】
(形声。从水,杂声。一说从木、从水、从九。会意。古染料多来源于植物,故从木;染料须加工成液体,故从水;染须反复进行,故从九。本义:使布帛等物着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染,以缯为色也。 、 《周礼·序官》。注:“兰ň象斗之属,掌染草,掌以春秋敛染草之物。”-掌染草。
【组词】
染博士、 染服、 染户、 染茜、 染采、 染事、 染网、 一股暖流染红了她的两颊;染指甲;染头发
2.
【霜】
(形声。从雨,相声。本义: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水汽的白色结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霜,露所凝也。士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 、 《汉书·董仲舒传》-霜者,天之所以杀也。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诗·秦风·蒹葭》-白露为霜。 、 宋·范仲淹《渔家傲》-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组词】
霜雪、 霜瓦、 霜旦、 霜甲、 霜衣、 霜妃、 霜序、 霜信、 霜砧、 霜草、 霜气、 霜鸟、 霜雪、 霜雾、 霜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