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9 21:26: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21:26:39
“欺上罔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欺骗上级,蒙蔽下级。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在上级面前装作忠诚、能干,而在下级面前则欺压、蒙骗的人。它揭示了一种不诚实、不正直的行为模式,强调了这种行为的负面影响和道德败坏。
在文学作品中,“欺上罔下”常被用来描绘那些虚伪、狡猾的角色,如《红楼梦》中的贾雨村。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在职场或社会中不诚实的行为。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领导者的道德品质和其对组织文化的影响。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描述行为的真实性和诚实度上有所不同,但都与“欺上罔下”在道德评价上形成对比。
“欺上罔下”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的官僚文化和社会伦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有所扩展,但其核心意义——描述不诚实和欺骗行为——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诚实和正直被视为重要的道德品质。因此,“欺上罔下”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具有强烈的负面评价,反映了社会对不诚实行为的普遍谴责。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厌恶和警惕。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人际关系中不诚实、不透明的人,提醒我在与人交往时要保持警惕,避免被欺骗。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他在上级面前表现得非常积极,但在下级面前却常常推卸责任。这种欺上罔下的行为最终导致他在团队中失去了信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光鲜的表面下,
欺上罔下的阴影悄然蔓延,
虚伪的面具终将脱落,
露出那不堪的真实。
在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张描绘两面人形象的插画,一个人有两副面孔,一副向上微笑,一副向下冷漠。在听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首描述背叛和欺骗的歌曲,如《背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wo-faced”或“hypocritical”,这些词汇也用来描述那些表面上一种行为,背地里另一种行为的人。
“欺上罔下”这个成语深刻揭示了不诚实行为的负面影响,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保持诚实和透明。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帮助我识别和批评不诚实的行为,同时也提醒我要保持自己的道德品质。
忝官尸禄,欺上罔下,是臣之罪。
卢相~,倚势害物。
1.
【欺】
(形声。从欠,其声。“欠”与出气、说话有关。本义:欺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欺,诈欺也。 、 《贾子道术》-仁义修立谓之任,反任为欺。 、 《京房易传》-禄不遂行兹谓欺。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徒见欺。
2. 【上】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3.
【罔】
(形声。从网,亡声。本义:渔猎用的网)。
同本义。同“网”。
【引证】
《易·系辞下》-[伏羲]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 《庄子·逍遥游》-死于罔罟。 、 《汉书·司马相如列传》-列卒满泽,罘罔弥山。 、 《孟子·梁惠王上》-是罔民也。 、
【组词】
罔置、 罔罟、 罔罗
4.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