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51: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51:09
“光风霁月”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光、风、霁、月。字面意思是指晴朗的天气和明亮的月光。基本含义是指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月光皎洁,形容景色美好,环境清幽,也常用来比喻人的心境明朗,品德高尚。
在文学作品中,“光风霁月”常用来描绘自然美景,如诗句“光风霁月照山川,清景无限”。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词来形容一个心情舒畅、环境宜人的时刻。在专业领域,如气象学,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天气状况时,可以用来形容晴朗的夜晚。
同义词:
反义词:
“光风霁月”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最早见于宋代文学作品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成为描述美好自然景象和心境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光风霁月”常被用来象征高尚的品德和清明的政治环境。在文人墨客的笔下,这个词往往承载着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宁静和美好。它让我联想到宁静的夜晚,明亮的月光,以及心境的平和与清明。在表达时,它可以帮助我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在乡村的夜晚,我体验到了“光风霁月”的景象。那是一个晴朗的夜晚,月光洒在田野上,微风轻拂,让人感到无比的宁静和舒适。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光风霁月夜,星辰伴我行。心随月光舞,梦与清风吟。”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幅画面:晴朗的夜空下,月光洒在平静的湖面上,微风轻拂,树叶沙沙作响。结合音乐,我可以联想到轻柔的钢琴曲,如德彪西的《月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lear and bright night”,但缺乏“光风霁月”所蕴含的诗意和文化内涵。
“光风霁月”这个词汇不仅描绘了美好的自然景象,也象征着高尚的品德和理想的心境。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富有诗意和文化内涵的词汇,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意境。
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胸无城府,~,令我忆君之天真有如提孩。
1.
【光】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火,在人上”。本义:光芒,光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光,明也。 、 《释名·释天》-光,晃也,晃晃然也。亦言广也,所照广远也。 、 《楚辞·九歌·云中君》-与日月兮齐光。 、 《淮南子·俶真》-能游冥冥者与日月同光。 、 《淮南子·本经》-日月淑清而扬光。 、 《易·观》-国之光。 、 《诗·小雅·庭燎》-夜未央,庭燎之光。 、 《史记·屈原列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 、 《国语·晋语》-光明之耀也。 、 《孟子》-容光必照焉。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有红光一缕起土桥,直射城西。
【组词】
阳光;灯光;反光、 色光、 晨光、 曙光、 光晃
2.
【风】
比喻感化。
【引证】
《史记·平准书》-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组词】
风民
3.
【霁】
(形声。从雨,齐声。本义:雨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霁,雨止也。 、 《书·洪范》。郑注:“兆之光明如雨止。”-曰霁。 、 《汉书·沟洫志》-旬日不霁。
【组词】
霁雨、 霁后、 雪霁
4.
【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月,太阴之精也。象上下弦阙形。 、 《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 《仪礼·觐礼》-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 、 《淮南子·天文》-月虚而鱼脑减。 、 《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组词】
月满则亏,水满则盈、 月上半阑残、 月老冰人、 “月”字流觞、 月日、 月晕、 月影、 月满、 月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