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50: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0:08
刮削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通过刮的方式去除物体表面的物质。基本含义包括用刀具或其他锋利工具去除物体表面的*层,如金属加工中的刮削工艺,或者在日常生活中去除物体表面的污垢、油漆等。
刮削 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刮”和“削”两个动作性词汇组合而成。在古代汉语中,这两个字分别表示刮去和削去的意思,现代汉语中合并使用,强调通过刮的方式去除物体表面的物质。
在**的传统工艺中,刮削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木工、金属加工等领域。这种技术不仅体现了工匠的技艺,也反映了精益求精的工艺精神。
刮削 这个词给人一种精细、细致的感觉,同时也可能联想到辛苦和耐心。在情感上,它可能让人感到一种对完美的追求和对细节的关注。
在日常生活中,刮削技术常用于家庭维修和装饰,如刮削旧墙皮准备重新装修,或者在厨房中刮削蔬菜皮准备烹饪。
在诗歌中,可以将刮削比喻为去除心灵的尘埃:
刮削心灵的尘埃, 让清澈的泉水再次流淌。
刮削 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金属刮削时的火花和声音,或者在刮削苹果皮时的清脆声响。
在英语中,与“刮削”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scraping”或“skimming”,具体使用情况取决于上下文。
刮削 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明确的动作性和实用性,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通过对这个词的学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领域和情境中的应用,以及它在文化和情感上的影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类词汇有助于丰富表达方式和提高语言的精确性。
1.
【刮】
(形声。小篆作字形,从刀。本义:削,用刃平削物体,或把物体表面的某些东西去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刮,掊杷也。 、 《广雅》-刮,减也。 、 《礼记·明堂位》。注:“刮,刮摩也。”-刮楹达乡。 、 《考工记》-刮摩之工。 、 《史记·太史公自序》-采椽不刮,茅茨不剪。 、 《三国志·关羽传》-医曰:“矢镞有毒,毒入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组词】
刮毒、 刮子、 刮刷、 刮垢磨光;刮楹、 刮锅子;刮磨、 刮摩、 刮火柴;以瓦片刮疥
2.
【削】
削弱,削减。
【引证】
《韩非子·五蠹》-辩智而鲁削。 、 宋·苏洵《六国论》-日削月割。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兵挫地削。 、
徒峭。
【引证】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石崖侧削。
【组词】
削壁(徒削的山崖)——现专用于合成词中,如“剥削”、“削减”、“瘦削”义同“削(xiā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