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53: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3:31
“忠果正直”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组合在一起则形成了一个更为复杂的概念。
综合来看,“忠果正直”形容一个人忠诚、果断、正直、直率,是一个褒义词,用来赞扬那些在行为和态度上都表现出坚定和正直品质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忠果正直”常用来形容主角或重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历史小说中的忠臣良将。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词来称赞某人的品格,尤其是在强调其诚实和坚定时。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道德伦理讨论中,这个词可以用来描述那些坚守原则、不畏强权的人。
“忠果正直”作为一个成语,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的每个字都有悠久的历史。在古代文献中,这些字常常单独使用,后来逐渐组合成成语,用以表达更为复杂的概念。
在**传统文化中,忠果正直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德,尤其是在儒家文化中,强调忠诚、正直和果断是君子应有的品质。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也常被用来评价政治人物或公众人物的品格。
这个词给人以正面、积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那些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坚守原则的人。它激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正直和坚定。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忠果正直”来形容那些在工作中坚持原则、不畏艰难的同事或朋友。这个词帮助我在评价他人时传达出一种尊重和赞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忠果正直心如铁,
风雨不改志不灭。
世间万象皆过眼,
唯此品格永流传。
在视觉上,“忠果正直”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忠臣画像,或是那些在历史剧中坚定不移的角色形象。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那些赞颂英雄的古典音乐或史诗朗诵。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oyal and uprigh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核心意义相似,都是对忠诚和正直品质的赞扬。
“忠果正直”这个词在我对汉语成语的理解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帮助我在表达对他人品格的赞赏时更加准确和深刻。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我更加意识到语言中的细微差别和丰富内涵,这对于我的语言学和表达能力都是极大的提升。
1.
【忠】
(形声。从心,中声。本义:忠诚无私,尽心竭力)。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不可谓忠。 、 《左传·庄公十年》-忠之属也。(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 诸葛亮《出师表》-为忠善者。
2.
【果】
(象形。甲骨文字形,田象树上结的果实形,在木之上。本义:果子,果实。这个意义后来曾写作“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果,木实也。 、 《易·说卦》-艮为果蓏。 、 《周礼·场人》。张晏曰:“有核曰果,无核曰蓏。”臣瓒曰:“在地曰蓏,在树曰果。”-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 、 《素问·藏器法时论》。注:“谓桃李杏栗枣也。”-五果为助。 、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 明·刘基《卖柑者言》-杭有卖果者,善藏柑。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
【组词】
果布、 果馔、 果谷、 果正、 果桌、 草果;荚果;浆果;果瓜、 果茹、 果隋、 果蔗
3.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
4.
【直】
(会意。小篆字形,从L(yǐn),从十,从目。徐锴:“L,隐也,今十目所见是直也。”本义:不弯曲,与“枉”、“曲”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正见也。 、 《荀子·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 《左传·襄公七年》-正直为正,正曲为直。 、 《书》-木曰曲直。 、 《易·说卦》-巽为绳直。 、 《礼记·月令》-先定准直。 、 吴均《与朱元思书》-争高直指。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