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48: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48:25
词汇“探细”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由两个字组合而成的,分别是“探”和“细”。为了深入学习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将这两个字组合起来,“探细”可能指的是深入细致地调查或研究某事物。
由于“探细”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专业领域,如科学研究、考古学或侦探工作中,可能会用到类似的表达来描述细致的调查工作。
由于“探细”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明确的历史记录。它可能是由常用词汇“探”和“细”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强调精细工作和深入研究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探细”这样的词汇可能会被更多地使用。
“探细”可能给人一种认真、专注和细致的印象,让人联想到专业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需要细致调查或研究的情况下使用类似的表达,例如在解决复杂问题或进行深入学习时。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探细”用于描述主人公细致入微的调查过程,增加故事的紧张感和悬疑感。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细致地进行实验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节奏缓慢、细致的音乐来营造“探细”的氛围。
由于“探细”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较为有限。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eticulous investigation”或“detailed research”。
通过对“探细”这个词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它在描述细致和深入的调查或研究工作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尽管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在特定的语境和领域中,它能够准确地传达出细致和深入的含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高语言的精确性和专业性。
1.
【探】
(形声。从手,罙(shēn)声。本义:摸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远取犹深取也。-探,远取之也。 、 《尔雅》。注:“摸取也。”-探,取也。 、 《铨言》。注:“捉筹也。”-必探筹而定分。 、 《书·多方》-则惟尔多方探天之威。 、 《论语·季氏》-见不善如探汤。 、 《荀子·君道》-不待探筹投钩而公。 、 《列子·汤问》-日中如探汤。 、 《聊斋志异·促织》-探石发穴。
【组词】
探丸、 探囊
2.
【细】
(形声。从系(mì),囟(xìn)声。系,细丝。本义:细小)。
同本义。和“大”相对。
【引证】
《说文》。按,细者,细之微也。-细,微也。 、 《广雅》-细,小也。 、 《礼记·檀弓》-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 《国语·周语》-细钧有钟无镈。 、 《墨子·天志中》-此吾所谓君子明细而不明大也。 、 《荀子·劝学》-不积细流。 、 吴均《与朱元思书》-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 唐·张志和《渔歌子》-斜风细雨。 、 清·刘开《问说》-不知其细。
【组词】
细崽、 细人、 细探人、 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