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08: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08:53
“与时俱进”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进步和发展。它强调的是适应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观念、方法和技术,以保持活力和竞争力。
“与时俱进”源自**古代的哲学思想,强调顺应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成为鼓励创新和进步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与时俱进”与儒家思想中的“时中”概念相呼应,强调在变化中寻找平衡和适应。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被用来鼓励个人和组织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
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不断进步、创新和适应变化的形象。它激励人们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接受新事物。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经常提醒自己要与时俱进,不断学*新技术和方法,以保持竞争力。
诗歌: 与时俱进,心不老, 创新路上,步履矫。 知识海洋,深且广, 探索不息,梦飞扬。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不断前进的箭头或螺旋上升的图形,象征着持续的进步。在音乐中,可以选择节奏明快、充满活力的旋律,传达出不断前进的动感。
在英语中,“keep up with the times”或“stay updated”表达了类似的概念,强调跟上时代的步伐。
“与时俱进”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积极向上的词汇,它提醒我们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保持学和进步的态度。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是一个重要的激励工具,帮助我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适应新的挑战。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
1. 【与】
2.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
3.
【俱】
(形声。从人,具声。本义:走在一起,在一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俱,皆也。 、 《战国策·齐策》。注:“偕也。”-而仪与之俱。 、 《庄子·天运》-道可载而与之俱也。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 、 《汉书·李广苏建传》-百余人俱。 、 、 《世说新语·自新》-处与之俱。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使与书俱。
4.
【进】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隹”,象小鸟形,下面是“止”(趾)。鸟脚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故用以表示前进。本义:前进,与“退”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进,登也。 、 《易·说卦》-巽为进退。 、 《诗·大雅·桑葇》-进退维谷。 、 《周礼·大司马》-徒衔枚而进。 、 《礼记·表记》-君子三揖而进。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进则引之,退则策之。 、 《史记·魏公子列传》-进兵击秦军。 、 《资治通鉴》-以次俱进。 、 、 明·魏禧《大铁椎传》-贼环而进。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猱进鸷击。
【组词】
迈进、 奋进、 进不来出不去、 进旅退旅、 进退中绳
1. 【与时俱进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