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0:14: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0:14:40
“信得过”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某人或某事物值得信赖,可以依靠。它表达了对某人或某事物的信任和可靠性的一种肯定评价。
在不同的语境中,“信得过”可以有不同的应用:
“信得过”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基本含义一直保持稳定。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从最初的人际信任扩展到对产品、服务、信息的信任。
在**文化中,信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价值。“信得过”这个词汇体现了人们对诚信和可靠性的重视,是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基础。
“信得过”这个词汇给人以安全感和信任感,它让人联想到诚实、可靠和责任感。在人际交往中,这个词能够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合作。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经因为一个朋友的行为而感到他是一个“信得过”的人。在困难时刻,他总是能够提供帮助和支持,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信任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信得过”:
在风雨交加的夜晚,
信得过的朋友如灯塔般照亮前行的路。
“信得过”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温暖的灯光、坚定的眼神和稳定的声音,这些都是信任和可靠性的象征。
在英语中,“trustworthy”可以对应“信得过”,它也表达了同样的信任和可靠性。不同文化中,对信任的重视和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价值是相通的。
“信得过”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评价,也是对社会关系的维护。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信任至关重要。
1.
【信】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信,诚也。 、 《孟子》-有诸已之谓信。 、 《墨子经》-信,言合于意也。 、 《白虎通·情性》-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 《国语·晋语》-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 《贾子道术》-期果言当谓之信。 、 《礼记·经解》-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 、 《诗·卫风·氓》-信誓旦旦。 、 《三国演义》-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 、 《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 、 《世说新语·方正》-则是无信。
【组词】
信行、 信人
2.
【得】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引证】
唐·杜甫《石壕吏》-犹得备晨炊。
【组词】
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3.
【过】
古国名 ,在今山东省掖县稍西北近海处。
【引证】
《左传·襄公四年》-处浇于过,处豷于戈。
姓,过国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