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6:33: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33:30
信念:信念是指个人或集体对某种观念、原则或事实的坚定信仰和信任。它通常基于个人的经验、教育、文化背景或理性思考。信念可以是**的、哲学的、科学的或道德的,它影响个人的行为、决策和世界观。
信念一词源自拉丁语“credo”,意为“我相信”。在英语中,它经历了从“creed”到“belief”的演变,最终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信念”。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信念的意义和重要性各不相同。例如,在**文化中,信念往往与信仰紧密相关,而在现代社会,科学信念可能更受重视。
信念给人以坚定、力量和希望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坚持、勇气和不变的承诺。
在个人生活中,信念可能是面对挑战时的支撑,例如在职业发展中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被外界干扰。
在诗歌中,信念可以被描绘为:
信念如磐石, 风雨不改其坚。 心中火焰, 照亮前行之路。
信念可能让人联想到坚定的眼神、握紧的拳头或激励人心的音乐,如《Eye of the Tiger》。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的“belief”和西班牙语的“creencia”,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指对某事的坚定信仰。
信念是个人和集体行为的重要驱动力,它影响我们的决策、情感和世界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信念这一概念,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1.
【信】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信,诚也。 、 《孟子》-有诸已之谓信。 、 《墨子经》-信,言合于意也。 、 《白虎通·情性》-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 《国语·晋语》-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 《贾子道术》-期果言当谓之信。 、 《礼记·经解》-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 、 《诗·卫风·氓》-信誓旦旦。 、 《三国演义》-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 、 《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 、 《世说新语·方正》-则是无信。
【组词】
信行、 信人
2.
【念】
(形声。从心,今声。本义:常思;思念,惦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念,常思也。 、 《诗·大雅·文王》-天念尔祖。 、 《诗·邶风·谷风》-不念昔者。 、 《论语》-不念旧恶。 、 《战国策·赵策》-念悲其远。 、 《史记·陈涉世家》-念鬼。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念母劳家里。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念蒙君实。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因念黄山当平生奇览,而有奇若此。
【组词】
念诵、 念恤、 念旧、 念思、 念想、 念一、 念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