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54: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54:19
挨肩并足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肩靠着肩,脚并着脚。基本含义是指人们紧密地站在一起,形容人群密集或人们关系亲密。
挨肩并足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挨肩”和“并足”两个词组组成,形象地描述了人们紧密站立的状态。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普及。
在文化中,挨肩并足 常用来形容节日或庆典时人们的聚集,反映了人重视集体活动和社交的文化特点。
这个成语给人以温馨和热闹的情感联想,让人想到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共同体验的美好时光。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春节期间的庙会上体验到人们挨肩并足的热闹场景,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和人们的喜悦。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挨肩并足的人群, 在灯火辉煌的街头, 共享着节日的喜悦, 每一声笑语,都是心灵的交响。”
想象一下,在拥挤的市场或节日庆典中,人们的肩并肩,脚并脚,耳边是欢声笑语,眼前是五彩缤纷的装饰,这种场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shoulder to shoulder”或“packed like sardine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人群密集或人们紧密团结的意思。
挨肩并足 这个成语不仅形象地描述了人群的密集状态,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富有画面感和情感色彩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操场上,同志们~地坐在一起看电影。
1.
【挨】
遭受;忍受。
【引证】
关汉卿《元曲选·窦娥冤》。-这无情棍棒,教我挨不的。
【组词】
挨打;挨批
拖延;磨蹭。
【引证】
《水浒传》-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
2.
【肩】
(象形。从户,从肉。本义:肩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肩,髆也。从肉,象形。 、 《尔雅》-北方有比肩之民焉。迭食而迭望。 、 《仪礼·少牢礼》-肩臂臑。 、 《庄子·养生主》-肩之所倚。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并肩手相接。
【组词】
肩巴、 肩甲、 肩磨、 肩排
3.
【并】
(会意。《说文》:“从二立。”金文字形,为二人并立之形。本义:并行,并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並,併也。从二立,会意。今隶作並。 、 《仪礼·乡射礼》-並行。 、 《礼记·儒行》-並立则乐。 、 《荀子·儒效》-俄而並乎尧舜。 、 《礼记·玉藻》-並纽约用组。 、 《诗·齐风·还》-並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 《文心雕龙·附会》-並驾齐驱,而一毂统辐。 、 《韩非子·难势》-且夫尧、舜、桀、纣千世而一出,是比肩并踵而生也。
【组词】
并列;并肩作战;并介、 并夹、 并封、 并心
4.
【足】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引证】
《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 、 《易·说卦》-震为足。 、 《大戴礼记》-足恭而口圣。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手足胼胝,面目黧。 、 《韩非子》-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 《荀子·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 清·魏学洢《核舟记》-东坡现右足。 、 、
【组词】
足心、 足炉、 足不出户、 足衣、 足音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