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48: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48:44
垦民:字面意思是指那些从事开垦荒地、开发新土地的民众。基本含义是指在历史上或现代社会中,为了农业生产或土地开发而迁移到未开发地区的人群。
“垦民”一词源于汉语,其中“垦”字意为开垦、耕作,“民”字意为人民。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随着历史的发展,其含义逐渐固定为指从事土地开垦的民众。
在**历史上,“垦民”常常与国家的农业发展、边疆安全等重大社会问题相关联。例如,清朝时期的“垦荒政策”鼓励民众到边疆地区开垦土地,以增加粮食产量和巩固边防。
“垦民”一词往往带有一种坚韧不拔、勤劳开拓的正面情感。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在艰苦环境中努力生存和建设的人们,以及他们对土地的深厚情感。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没有直接接触“垦民”这一词汇,但在学*历史或地理时,会了解到相关的故事和背景,从而对这一概念有所认识。
在诗歌中,可以将“垦民”作为主题,描绘他们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
垦民的锄头,划破晨曦的宁静, 汗水滴落,滋润着希望的田野。 他们用双手,书写着生命的诗篇, 在荒芜中,种下未来的绿意。
在英语中,“垦民”可以对应为“settler”或“pioneer”,但这些词汇的含义更广泛,不仅限于土地开垦,还包括定居、开拓新领域等含义。
通过对“垦民”这一词汇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在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描述特定人群的词汇,更是一种象征,代表了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和对新生活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和传达复杂的概念和情感。
1.
【垦】
(形声。从土,(kěn)声。本义:翻土,开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垦,耕也。 、 《广雅·释地》-垦,耕也。 、 《国语·周语上》-土不备垦。 、 《列子·汤问》-叩石垦壤。
【组词】
垦化、 垦田、 垦民、 垦草、 垦耕、 垦耨、 垦发、 垦除
2.
【民】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 、 《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民,氓也。 、 《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 《左传·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 、 《左传·闵公元年》-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 、 《书·舜典》-黎民阻饥。 、 《书·盘庚上》-民不适有居。 、 《诗·小雅·何草不黄》-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 《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组词】
民夫、 民户、 民居、 民服、 民宅、 民望、 民牧、 民情、 民役、 民利、 民命、 民和、 汉民;回民;藏民;民壮、 渔民;农民;牧民;民膏、 民经、 民熙物阜、 民害、 民力、 民脂、 民财、 民纪、 民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