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04: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04:36
就木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进入棺材”,通常用来比喻人即将死亡或已经死亡。这个词汇带有强烈的象征意义,源自于古代人们对死亡的认知和表达方式。
“就木”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就”表示接近或达到,“木”指棺材。在古代,人们认为人死后会进入棺材,因此“就木”逐渐演变成表示死亡的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死亡是一个重要的主题,人们对死亡有着复杂的情感和仪式。因此,“就木”这个词汇也承载了一定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终结的认知和态度。
“就木”这个词汇给人带来一种沉重和哀伤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脆弱和不可逆转的终结。在表达时,这个词汇常常用于描述那些令人感到悲痛或无奈的情境。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在讨论生死、健康或家族历史时,可能会间接涉及到这个概念。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人生如梦,转眼间,多少英雄就木。”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老棺材的画面,带来一种沉重和肃穆的视觉感受。在音乐方面,可能会联想到一些悲伤或庄重的旋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go to one's grave”或“to pass away”,它们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与“就木”有一定的相似性。
“就木”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它不仅描述了死亡的状态,也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终结的深刻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的表达层次和文化内涵。
1.
【就】
(会意。京尤会意。“京”意为高,“尤”意为特别。本义:到高处去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桂馥注:“此言人就高以居也。”孔广居注:“京,高丘也。古时洪水横流,故高丘之异于凡者人就之。”-就,就高也。从京从尤。尤,异于凡也。
2.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