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34: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34:18
“就正有道”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从字面上理解,“就”可以表示“接近”、“依照”或“从事”,“正”通常指“正确”、“正直”或“正式”,“有道”则可以理解为“有方法”、“有原则”或“有道德”。综合来看,“就正有道”可能意味着“依照正确的方法或原则行事”。
由于“就正有道”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并不常见。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强调某人或某事遵循了正确的原则或方法。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适用,因为它听起来较为文雅和正式。在专业领域,如果涉及到道德、方法论或规范,这个词汇可能会有所应用。
由于“就正有道”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和历史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几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以表达特定的含义。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正道”和“正直”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因此,“就正有道”这个词汇可能在文化中被用来强调遵循正直和正确的行为准则。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正直、严谨和有序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有原则、有道德的人或组织。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正式的场合或需要强调遵循正确原则的情况下,它可能会有所应用。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就正有道”来强调诗人的创作遵循了某种美学或道德原则:
笔下生花非偶然,
就正有道绘心田。
诗行间,道德显,
字字珠玑映天边。
由于这个词汇较为抽象,它可能不太容易引起具体的视觉或听觉联想。但如果要创造联想,可以想象一个整洁有序的图书馆,或者一位严肃的教授在讲解道德原则。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有“follow the right path”或“adhere to the correct principles”。
“就正有道”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强调了遵循正确原则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概念和价值观。
就有道而正焉。
有疑则折衷于予,然不能多得善本,予惧其折衷之犹未当,命付梓以广其~之帙。
1.
【就】
(会意。京尤会意。“京”意为高,“尤”意为特别。本义:到高处去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桂馥注:“此言人就高以居也。”孔广居注:“京,高丘也。古时洪水横流,故高丘之异于凡者人就之。”-就,就高也。从京从尤。尤,异于凡也。
2.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
3. 【有】
4.
【道】
(形声。从辵(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道,所行道也。 、 《尔雅》-一达谓之道。 、 《易·履》-道坦坦。 、 《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老子》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 《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 、 《史记·项羽本纪》-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 《山海经·海外北经》-道渴而死。 、 《史记·陈涉世家》-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组词】
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 道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