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17: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17:23
浮嚣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表面上的喧嚣或浮夸,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或事物的状态显得轻浮、不踏实,缺乏深度和内涵。
在文学作品中,浮嚣 常用来批评那些追求表面华丽而忽视内在实质的现象。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言行轻浮,不稳重。在专业领域,如艺术评论中,浮嚣 可能指作品缺乏深度和创新。
浮嚣 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浮”字原指水面上的漂浮物,引申为表面的、不深入的;“嚣”字则指喧闹、嘈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形容事物表面喧闹而缺乏实质的词汇。
在现代社会,浮嚣 这个词常用来批评那些追求短期利益、忽视长远发展的现象。在文化领域,它也用来批评那些追求商业成功而忽视艺术本质的作品。
浮嚣 这个词给人一种不踏实、不真实的感觉,让人联想到那些表面光鲜但内在空洞的事物。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外在表现的同时,也要注重内在的质量和深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追求表面成功而忽视内在修养的人,他们的行为让我深刻理解了浮嚣 这个词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浮嚣:
在这浮嚣的都市,
灯红酒绿掩盖了星光。
人们追逐着虚幻的影子,
忘记了内心的宁静与真实。
浮嚣 这个词让人联想到繁忙的都市夜景,霓虹灯闪烁,人群喧闹,但内心却感到一种空虚和不安。
在英语中,浮嚣 可以对应到词汇如 "superficial" 或 "flashy",但这些词汇在语义上可能没有浮嚣 那么强烈的负面含义。
浮嚣 这个词提醒我们在追求外在表现的同时,也要注重内在的质量和深度。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并正确使用浮嚣 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1.
【浮】
(形声。从水,孚(fú)声。本义:漂流,漂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浮,氾也。 、 《诗·小雅·菁菁者莪》-载沉载浮。 、 《广雅》-浮,漂也。浮游也。 、 《论语·公冶长》-乘桴浮于海。 、 《书·禹贡》-浮于济漯。 、 《楚辞·哀郢》-过夏首而西浮兮。 、 《文选·桦·海赋》-浮天无岸。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2.
【嚣】
(会意。从棘,从页。棘(jí),众口。页,人头。表示众口喧嚣。本义:喧哗,声音响而闹哄)。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嚣,嚣声也。气出头上。 、 《周礼·司武虎》-禁其门嚣者。 、 《左传·成公十六年》-在陈而嚣。 、 《左传·昭公三年》-湫隘嚣尘。 、 《国语·楚语》-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嚣庶为乐。 、 《诗·小雅·车攻》-选徒嚣嚣。 、 《左传·成公十六年》-甚嚣,且尘上矣。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组词】
嚣争、 嚣湫、 嚣鄙、 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