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17: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17:25
“浮名利”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指的是虚浮的名声和微的利益。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只追求表面名声和微小利益的行为,强调这种追求的不实在和短视。
在文学作品中,“浮名*利”常用来批评那些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的人或行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劝诫他人不要过于追求虚名和微利,而应注重实质和长远利益。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商业管理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分析某些策略或决策的短视性。
同义词“虚名微利”同样强调名声和利益的虚幻和微小,而反义词“实至名归”则强调真正的成就和相应的名声,与“浮名*利”形成鲜明对比。
“浮名*利”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古人对于名利观的深刻思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其使用频率和强调点可能有所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浮名利”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君子不器”相联系,强调追求内在的修养和实质的成就,而非表面的名声和短暂的利益。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批评那些只追求短期利益和表面光鲜的行为。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警惕和反思。它提醒我不要被表面的光鲜所迷惑,而应注重实质和长远的发展。在表达上,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对某些行为的批评和警示。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同事为了追求短期的业绩和名声,而忽视了团队的长远发展和合作精神。这时,我会用“浮名*利”这个成语来提醒他们,强调实质工作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浮名如烟散,*利似水流。
心静自安然,何必逐虚舟。
在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繁华的街头,目光却投向远方,象征着不被眼前的浮名*利所迷惑。在听觉上,可以是一首轻音乐,旋律平静而深远,象征着内心的宁静和对长远目标的追求。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hasing shadows”或“pursuing trivial gains”,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传达了对表面和短期利益的批评。
通过对“浮名利”这个成语的深入学,我更加明白了在追求个人和职业发展时,应注重实质和长远利益,而非表面的名声和短暂的利益。这个成语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警示和指导作用。
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去远,浮名薄利休羡。
1.
【浮】
(形声。从水,孚(fú)声。本义:漂流,漂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浮,氾也。 、 《诗·小雅·菁菁者莪》-载沉载浮。 、 《广雅》-浮,漂也。浮游也。 、 《论语·公冶长》-乘桴浮于海。 、 《书·禹贡》-浮于济漯。 、 《楚辞·哀郢》-过夏首而西浮兮。 、 《文选·桦·海赋》-浮天无岸。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2.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名,自命也。 、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 、 《孟子》-名之曰幽厉。 、 《庄子·天运》-名公器也。 、 《乐府诗集》-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 、 《聊斋志异·促织》-自名“蟹壳青”。
【组词】
名品
3. 【薄】
4.
【利】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利铦也。 、 《易·系辞》-其利断金。 、 《老子》-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