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03: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03:19
词汇“归之若流”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语境意义。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归之若流”字面意思是像水流一样归于一处。基本含义是指事物或人自然而然地聚集或归属于某个地方或某个状态,强调的是一种自然、顺畅的过程。
“归之若流”最早出现在《左传》等古代文献中,后来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中,成为描述自然汇聚现象的常用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水被视为生命之源,具有流动、柔和、顺应自然的特性。因此,“归之若流”也体现了人对自然和谐、顺应天道的哲学思想。
这个成语给人以平和、顺畅的情感联想,让人想到水流的自然美,以及事物自然发展的美好愿景。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个大型活动中看到人们归之若流,有序地进入会场,感受到了这个成语的生动体现。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花瓣归之若流,绘成一幅春日的画卷。”
想象一下,在一场盛大的音乐会上,观众归之若流,伴随着悠扬的音乐,这种场景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享受。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low together”或“converge”,但这些表达缺乏“归之若流”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哲学意味。
“归之若流”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一种自然现象,更蕴含了*人对和谐、顺应自然的哲学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升语言的文化内涵。
德行教训,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
1. 【归】
2.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3.
【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名》-若,顺也。 、 《诗·鲁颂·阙宫》-万民是若。 、 《诗·大雅·烝民》-天子是若。 、 《易·观》-有孚禺若。 、 《书·尧典》-钦若昊天。 、 《左传·宣公三年》-不逢不若。
【组词】
若时、 若淑
4.
【流】
(会意。本义:水流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公刘》-观其流泉。 、 《文选·马融·长笛赋》-顄淡滂流。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血流殷地。 、 《乐府诗集·林兰诗》-黄河流水。 、 唐·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自此回。 、 唐·张志和《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