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7:36: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7:36:39
“源深流长”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源头深远,水流长久。基本含义是指事物的起源深远,历史悠久,影响广泛而持久。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文化、传统、学术、技艺等具有深厚的历史根基和广泛的影响力。
在文学中,“源深流长”常用于描述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事物,如古代文学作品、传统艺术等。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个家族或企业的历史悠久。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文化学,这个成语用于强调研究对象的历史深度和影响力。
“源深流长”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哲学和文学思想,强调事物的根源和持续发展。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史记》等,都有类似的表达,后来逐渐演变成现代汉语中的成语。
在**文化中,“源深流长”强调对传统的尊重和对历史的继承。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用于强调某个事物或传统的价值和重要性,尤其是在教育和文化传承方面。
这个成语给人以稳重、深远的感觉,联想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在使用时,常能激发人们对传统和历史的尊重和思考。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个文化讲座中听到“源深流长”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茶文化的历史和影响,这让我对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兴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源深流长,古韵今风,一脉相承,千年不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老河流的画面,河水悠悠,两岸古树参天,象征着历史的深远和文化的传承。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古琴的悠扬旋律,传达出历史的厚重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eep-rooted”或“long-standing”,虽然意思相近,但“源深流长”更强调历史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源深流长”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事物的历史深度,也强调了其持续的影响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说服力,是汉语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谓其机会与造化争衡,非人工可到。盖胸中所养不凡,源深流长,自然之道。
奉承若宥,神其乐康。锡以多祉,~。
1.
【源】
(形声。从水,原声。“原”有表义作用,指水源。本义:水源,源泉。字本作“原”)。
同本义。
【引证】
《礼记·学记》-或源也,或委也。 、 《礼记·月令》-祈祀山川百源。 、 《礼记·礼乐志》-犹浊其源而求其清流。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组词】
源委、 源理
2.
【深】
(形声。从水,深声(shēn)。本是河流名。深浅的深,本作“深”。本义:水名)。
古水名 。即今湘水支流之一的潇水。今潇水上源至江华县一段仍称深水。
【引证】
《说文》-深,深水。出桂阳南平,西入营道。
3.
【流】
(会意。本义:水流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公刘》-观其流泉。 、 《文选·马融·长笛赋》-顄淡滂流。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血流殷地。 、 《乐府诗集·林兰诗》-黄河流水。 、 唐·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自此回。 、 唐·张志和《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
4.
【长】
老,年高。
【引证】
《广雅》-长,老也。 、 《孟子》。注:“年长也。”-不挟长。 、 《庄子》-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 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 《国语》-齐侯长矣。
【组词】
长艾、 长没
年长,年龄较大。
【引证】
明·魏禧《大铁椎传》-长子灿七岁。 、 《醒世恒言》-弟辈衣食自足,不消兄长挂念。
【组词】
长君、 长德、 长贤、 长主、 长宾、 长年、 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