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43: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43:54
“摊书傲百城”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将书籍摊开,以书中的知识傲视众多城市。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能够凭借自己的知识超越众人,不畏世俗的挑战。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主人公的学识和自信,如在古代诗词或小说中,描述一个书生或学者在面对权贵或世俗压力时的不屈态度。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教育或学术讨论中,可能会用来赞扬某人的学识。
这个成语的来源不详,但它的形成可能受到了古代文人对于知识的尊重和追求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社会中,由于教育普及和信息爆炸,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知识被视为一种力量,能够改变个人的命运和社会的地位。因此,“摊书傲百城”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和对学者的崇高评价。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勇气的形象,激励人们追求知识和自我提升。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成语可能用于描述那些在学术或专业领域取得显著成就的人,他们的知识和能力使他们在面对挑战时显得格外从容和自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摊书傲百城,笔下生风雷。知识如海洋,深邃不可测。”
想象一个安静的书房,书架上摆满了书籍,一个人坐在书桌前,专注地阅读。背景音乐可能是古典音乐,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Knowledge is power”(知识就是力量),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但不像“摊书傲百城”那样具体地描绘了学者的形象和态度。
“摊书傲百城”这个成语不仅是对知识的赞美,也是对学者精神的肯定。在现代社会,尽管知识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但这个成语仍然提醒我们,真正的知识和智慧是需要通过不懈努力和深入学才能获得的。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升语言的表达力。
1. 【摊】 (形声。从手,难声。本义:平铺)。
2.
【书】
(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書,著也。 、 《周礼·保氏》-五曰六书。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 、 《易·系辞》-易之以书契。 、 《尚书序》疏-书者,以笔画记之辞。 、 《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 方苞《狱中杂记》-众言同,于是乎书。
【组词】
书候、 书孽、 书记手、 书画卯酉、 书文、 书抄、 书具、 书券、 书砚、 书狱、 书命、 书格、 书帖
3.
【傲】
(形声。从人,敖声。本义:骄傲;傲慢无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傲,倨也。
4.
【百】
(会意。从一,从白。“白”假借为“百”。本义:数词)。
十个十。一百,100。
【引证】
《说文》-百,十十也。 、 《淮南子·时则》-律中百钟。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组词】
百辆之迎、 百日、 百户
5.
【城】
(会意。从土,从成,成亦声。本义:城墙)。
同本义 。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高墙。一般分两重,里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城字单用时,多包含城与郭。城郭对举时,只指城。
【引证】
《说文》-城,所以盛民也。 、 《礼记·礼运》-城郭沟池以为固。 、 《史记·田单列传》-使老弱女子乘城。 、 《公羊传·定公十二年》。注:“天子周城,诸侯轩城。”-百雉而城。 、 《谷梁传·隐公七年》-城为保民为之也。 、 《墨子·七患》-城者,可以自守也。 、 唐·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组词】
城内;城外;万里长城;城守、 城曲、 城铺、 城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