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0:02: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0:02:14
词汇“无害都吏”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从字面上理解,“无害”通常指的是没有危害或伤害,“都吏”则可能指的是古代城市中的官员或管理者。将这两个词组合起来,“无害都吏”可能指的是一个没有危害的城市管理者或官员。
由于“无害都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一个古代官员的形象,强调其仁慈和公正。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会被使用。
由于“无害都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可能是由“无害”和“都吏”两个词组合而成,用于特定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中。
在古代**,官员的形象和行为对社会稳定和民众生活有重要影响。一个“无害都吏”可能代表了民众对官员的理想化期待,希望他们能够公正、仁慈地管理城市。
这个词汇可能给人带来正面、温和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一个和蔼可亲、公正无私的官员形象。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古代官员形象或历史文献时,可能会提及。
在创作中,可以将“无害都吏”作为一个角色形象,赋予其特定的性格和故事背景,增加文学作品的深度和丰富性。
由于这个词汇与古代官员相关,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官服、官帽等视觉元素,以及古代官员的言谈举止等听觉元素。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官员形象和概念可能存在于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
“无害都吏”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反映了人们对官员的理想化期待,强调了公正、仁慈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
1.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2.
【害】
何不。 同: 曷
【引证】
《书·大诰》-王害不违卜。 、 《诗·周南·葛覃》-薄汙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归宁父母。 、 《孟子·梁惠王上》-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 、 《汉书·翟方进传》-予害敢不于祖宗安人图功所终?
3.
【都】
(形声。从邑,者声。从“邑”,表示与城市有关。本义:建有宗庙的城邑)。
同本义 ,周时各国把国都叫国,把有宗庙或先君神主的城叫都,没有的叫邑。
【引证】
《说文》-都,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 、 《周礼》-距闰王百里为都。 、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 、 《左传·隐公元年》-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 《荀子·富国》-田畴秽,都邑露。
【组词】
都鄙、 都家、 都亭、 都甸
4.
【吏】
(会意。甲骨文。从手(又),从中。以手持中。有人认为中为笔。“吏”、“事”、“使”古同字。本义:官吏)。
官员的通称。汉以后,指低级官员或吏卒。
【引证】
《说文》-吏,治人者也。 、 《汉书·景帝纪》-吏者,名之师也。 、 《汉书·惠帝纪》-吏所以治民也。 、 《管子·朋法》-吏者,民之所悬命也。 、 《左传·成公二年》。注:“二三公也。”-王使委于三吏。 、 《国语·周语》-百吏庶民。 、 《战国策·齐策》-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韩诗外传》-据法守职不敢为非者,人吏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 方苞《狱中杂记》-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
【组词】
吏势、 吏议、 吏司、 吏兵、 吏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