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17: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17:11
“好奇尚异”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东西。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对未知和独特事物的探索和欣赏态度。
在文学作品中,“好奇尚异”常用来形容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就常被描述为好奇尚异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和追求。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教育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儿童或学生的探索行为和学*态度。
同义词中,“好奇心强”强调的是对事物的好奇和探索欲望,“求新求异”则更强调对新鲜和不同事物的追求,“喜新厌旧”则带有一定的贬义,指对事物容易失去兴趣。反义词则反映了与“好奇尚异”相反的态度和行为。
“好奇尚异”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人类对新奇事物的一种自然倾向。在语言的演变中,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用以描述人们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和追求。
在*传统文化中,“好奇尚异”有时被视为一种积极的学态度,鼓励人们不断探索和创新。在现代社会,这种态度也被认为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的,它让我联想到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勇气和精神。在表达上,它鼓励人们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和进步。
在我的生活中,我遇到过许多好奇尚异的人,他们总是能发现生活中的新奇和美好,这种态度也激励我去探索和尝试新事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好奇尚异的心灵,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每一次探索,都是对未知的赞美。”
在视觉上,“好奇尚异”可能让我联想到探险家的地图和指南针,象征着对未知的探索。在听觉上,它可能让我想到冒险电影中的背景音乐,充满神秘和期待。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dventurous”或“curious”,它们都表达了类似的对新奇事物的兴趣和追求。
“好奇尚异”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积极的学态度,也鼓励我在生活中保持好奇心,勇于探索和创新。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皆有晚学之徒,好奇尚异,敬欲推崇老子,帮有此说。
1.
【好】
喜好;喜爱。
【引证】
《淮南子·精神》-好憎者,心之暴也。 、 《诗·小雅·鹿鸣》-人之好我。 、 《韩非子·喻老》-好治不病。 、 《论语》-敏而好学。 、 唐·柳宗元《三戒》-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自幼好武术。
【组词】
好表现;好善、 好涵高躅、 好戏子、 好玩
2.
【奇】
(字源见奇(qí)。本义:奇特,奇异)。
单数,偶之对。
【引证】
《说文》-奇,一曰不耦。 、 《白虎通·嫁娶》-阳数奇。 、 《仪礼·乡射礼》-一算为奇。 、 《山海经·海外西经》-奇肱之国,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 、 《资治通鉴》-每奇日,未尝不视朝。
【组词】
奇日、 奇左、 奇肱、 奇偏
3.
【尚】
(会意。从八,向声。本义:尚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尚,曾也。 、 《诗·王风·免爰》-尚无为。
4.
【异】
(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gǒng)从畀(bì)。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
同本义。
【引证】
《玉篇》-异,怪也。 、 《广韵》-异,奇也。 、 《列子·杨朱》-何以异哉。 、 左思《魏都赋》-异乎交益之士。 、 《战国策·赵策》-妇人异甚。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产异蛇。 、 唐·柳宗元《三戒》-觉无异能。 、 宋·王安石《伤仲永》-父异焉。
【组词】
异疾、 异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