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2:04: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2:04:53
“天中之岳”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位于天空中央的山岳,通常用来形容山岳的高大和雄伟,仿佛直插云霄,位于天地的中心。这个词汇在**文化中常常用来比喻极为重要或崇高的地位。
在文学作品中,“天中之岳”常被用来形容山峰的雄伟,如“泰山巍峨,宛如天中之岳”。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自然景观或历史遗迹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旅游学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具有特殊地理或文化意义的山区。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天中之岳”更强调山岳的中心地位和崇高,而“天柱”、“天峰”、“天顶”则更多描述山岳的形态和位置。
“天中之岳”这个词汇的词源可能来源于古代人对山岳的崇拜和神话传说。在古代,山岳常常被认为是神灵的居所,因此“天中之岳”可能源自对这些神圣山岳的描述和赞美。
在**文化中,山岳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象征意义。例如,泰山被认为是“五岳之首”,象征着权力和尊严。因此,“天中之岳”这个词汇也承载了这种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崇高和重要性。
“天中之岳”这个词汇给人以庄严、崇高和神秘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激发人们对自然和历史的敬畏之情。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经在旅游时看到一座山峰,导游形容它为“天中之岳”,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了自然的壮丽和人类的渺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天中之岳,巍峨耸立,云雾缭绕,宛如仙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神秘和庄严的感觉。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宏伟的音乐,如交响乐,来增强这种庄严和崇高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包括“世界的屋脊”(指喜马拉雅山脉)或“天空之柱”等,这些表达都强调了山岳的崇高和重要性。
“天中之岳”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山岳的形态,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情感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2.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岳】
(会意。从山,从丘。古文字形,象两座高大的山峰形,表示高山大岭。“嶽”字从山,狱声。本义:高大的山)。
特指名山“五岳”或“四岳”。
【引证】
《说文》。按,唐虞四岳,至《周礼·大宗伯》,始有五岳之名。-嶽,东岱、南霍、西华、北恒、中泰室,王者之所巡狩所至。从山,狱声。古文从山,象高形,今作岳。 、 《诗·大雅·崧山》-崧高维岳,骏极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