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15: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15:03
词汇“天不慭遗”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成语,源自**古代文学,其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较为复杂,需要逐字解析。
“天不慭遗”由四个字组成:
综合起来,“天不慭遗”字面意思是“天意不愿意留下”,通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物不幸早逝或未能留存,含有深深的遗憾和惋惜之情。
在文学作品中,“天不慭遗”常用于表达对英年早逝或杰出人物不幸离世的哀悼和惋惜。在口语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因为它较为文雅且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文学研究中,可能会在讨论特定历史人物或文学作品时提及。
“天不慭遗”这一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中,如诗词、史书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特定的文学和历史语境中仍被保留和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常常对英年早逝或未能充分发挥才能的人物表示惋惜,这种情感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天不慭遗”这一成语在表达这种文化情感时具有特殊的意义。
使用“天不慭遗”时,往往会引发人们对生命无常、才华未尽的感慨,以及对逝去人物的怀念和敬仰。这种情感反应在文学创作和日常表达中都有所体现。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遇到某位才华横溢的朋友或亲人不幸早逝,可能会使用“天不慭遗”来表达内心的哀痛和惋惜。
在诗歌创作中,可以这样使用:
星辰陨落夜空寂,
天不慭遗泪满襟。
才华未展人已去,
留得哀思绕心间。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夜空星辰陨落的画面,配以哀伤的音乐,增强“天不慭遗”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和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情感的词汇或短语是存在的,如英语中的“gone too soon”或“cut down in one's prime”。
“天不慭遗”这一成语在表达对生命无常和才华未尽的感慨时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情感深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语言的表达层次,增强文化内涵。
昊天不吊,不慭遗一老。
徐元杰鸣阳之凤,刘汉弼触邪之豸,~,夺我忠臣。
1.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慭】 (憖)。 宁愿。
4.
【遗】
(形声。从辵(chuò),贵声。本义:遗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遗,亡也。 、 《释言》-遗,离也。 、 《易·泰》-不遐遗。 、 《左伟·成公十六年》。注:“失也。”-君惟不遗德刑。 、 《列子·说符》。注:“弃也。”-得人遗契者。 、 汉·贾谊《过秦论》-亡矢遗镞。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 、 唐·韩愈《师说》-小学而大遗。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行若遗。
【组词】
遗簪坠屡、 遗佚、 遗逸、 遗宝、 遗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