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49: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9:54
“天不憗遗”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天意不留下(某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表达对某人不幸去世的哀悼,意指上天没有留下这个人,暗示这个人的去世是天意所为,带有一定的宿命色彩。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于表达对重要人物或亲人的哀悼,如在悼文中或挽联中。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场合或文学交流中,它仍然是一个表达深切哀悼的恰当词汇。
同义词:天妒英才、天不假年、天不佑人 反义词:天佑良人、天赐良机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表达上各有侧重,但都与天意和命运有关。
“天不憗遗”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对天命和宿命的信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在表达对逝者的哀悼上。
在**传统文化中,天命观念深厚,人们相信天意决定人事。因此,“天不憗遗”这个成语在表达对逝者的哀悼时,也反映了这种文化背景。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深沉的哀伤和无奈,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脆弱和不可预测。它提醒人们珍惜眼前人,同时也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遇到亲近的人不幸去世,使用这个成语可以表达自己的哀痛和对逝者的尊重。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天不憗遗一英才,星辰陨落夜空哀。”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夜空中星星陨落的画面,配以悲伤的音乐,增强这个成语的情感表达。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od takes back his own”(上帝收回了他的人),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上帝旨意的接受。
“天不憗遗”这个成语在表达哀悼和宿命感方面非常有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和深刻地表达情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天不憗遗,奄焉甍逝,朕用震恸于厥心。
1.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憗】
4.
【遗】
(形声。从辵(chuò),贵声。本义:遗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遗,亡也。 、 《释言》-遗,离也。 、 《易·泰》-不遐遗。 、 《左伟·成公十六年》。注:“失也。”-君惟不遗德刑。 、 《列子·说符》。注:“弃也。”-得人遗契者。 、 汉·贾谊《过秦论》-亡矢遗镞。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 、 唐·韩愈《师说》-小学而大遗。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行若遗。
【组词】
遗簪坠屡、 遗佚、 遗逸、 遗宝、 遗简